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张诗瑞 蔡圆 肖博涵)“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汉字,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在宜昌市兴山县峡口镇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主题课程。这支由法学专业学子组成的团队,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沉浸式体验课程,为当地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华文明宝库的窗口。
▲图为孩子们认真观看汉字起源动画
在书法体验中传递法治精神
实践队以汉字、书法、皮影、扎染四大传统文化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闭环。“最早的‘法’字由‘水’‘廌’‘去’组成,象征公平如水、惩恶扬善……”,在“汉字里的故事”课堂上,实践队以汉字演变史为脉络,通过“造字法破译”、“猜字谜”等游戏,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法治智慧。在书法体验课上,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练习爱国、诚信、友善、法治等词语。在托管班十岁的周同学兴奋地展示作品:“老师说我写的‘法’字有进步!我要把它贴在家里,提醒每个人都做个守法的好公民。”
▲图为实践队队员带领孩子体验书法
在皮影艺术中感受法治魅力
在皮影课上,队员们为同学们介绍皮影戏的历史渊源、派系类别、制作工艺,同时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为孩子们展示经典皮影戏,引得阵阵欢呼。在课程的结尾,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分组制作简易皮影,体验“敷彩”与“缀结”,并自编自演儿童版法治小故事,在光影交错中领悟非遗艺术的匠心传承。
▲图为孩子们专心致志为皮影上色
▲图为皮影戏上色成果展示
在扎染制作中领悟法治力量
扎染课程则以艺术实践为纽带,实现了规则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具象化传递。实践队从捆扎技法到染色流程,引导孩子们亲手体验这项非遗技艺的完整制作过程。“正如捆扎的松紧决定图案的疏密,法律的宽严相济才能守护社会公平”,实践队队员的生动比喻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领悟规则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孩子们制作扎染
▲图为扎染艺术成果展示
据悉,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百所观察”实践队将践行“以文化人、以法育人”的理念。从教室里的汉字故事、书法体验、皮影演绎、扎染制作等传统文化浸润,到校园外的法治情景剧、环保墙绘创作、基层法治调研,实践队都致力于让青少年在文化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规则教育中明确行为准则。
(通讯员:张诗瑞 蔡圆 肖博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博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