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推普·新语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秦艺蓉带领下,走进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开展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普通话的普及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关键纽带,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多样化形式提升乡村居民普通话水平,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声”入人心:文艺汇演传递语言魅力
实践团精心策划的文艺汇演,以朗诵、歌曲、绕口令等适老化形式,生动展现普通话的韵律之美。红色现代诗《我的祖国》朗诵开篇,铿锵语调点燃现场热情,大合唱《北京欢迎你》用标准发音引发共鸣,不少老人轻声跟唱,单口相声《香蕉皮》凭借规范表达与幽默风格,逗得老人开怀大笑。互动环节中,团队成员们教老人学说普通话问候语,在欢声笑语间让乡土长者感受语言魅力,既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更播撒下学习普通话的种子。
“语”你同行:入户访谈倾听乡村声音
为深入了解普通话推广的实际需求,精准掌握推普工作着力点,团队成员分组走访当地老年家庭,耐心倾听老人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结构、子女就业、日常生活等情况。当老人们用夹杂着方言的话语讲述时,志愿者们一边认真记录,一边用普通话温柔回应,帮助老人们更清晰地表达想法。
通过访谈发现,部分老人因普通话不熟练,与异地孙辈沟通存在障碍,在就医、办事等方面也遇到过不便。此次访谈不仅让团队更深入地了解了老人们的实际需求,也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培训和帮扶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语言架起连心之桥
此次桃林镇推普行动,是苏州城市学院 "推普・新语计划" 团队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刻实践。文艺汇演以文化浸润之姿,让普通话的韵律之美融入乡野日常,唤醒村里老人对语言文明的向往,入户访谈以共情倾听之态,构建起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桥梁,为语言帮扶工作锚定了靶向坐标。作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微观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更以语言为媒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基因,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文化动能、夯实共同富裕的语言基石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中的使命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