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进一线,探寻电力备创新
——电气工程学院“智联电巡,科创未来”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推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7月9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13名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洛阳市吉利区万众热电厂开启暑期社会实践首站行程。此次实践以“聚焦巡检设备现状,探索电气工程前沿”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技术座谈等形式,近距离解码天然气热电联产电厂的运行逻辑,探寻电气技术在能源转型与巡检自动化领域的创新应用。
实践队合照
安全筑基,初识电厂运行脉络
当日中午,实践队首先抵达热电厂会议室。运维部经理以生动案例讲解进厂安全规范,从安全帽佩戴标准到受限空间作业禁忌,细致入微的安全提示为实践活动筑牢防线。随后,经理通过厂区三维模型展示热电厂整体布局,系统介绍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全流程——“燃料高效转化→燃气轮机发电→余热回收→蒸汽轮机发电”,清晰呈现了日常发电调度与设备巡检的协同机制。化学部专工则补充讲解了水质监测对设备寿命的关键影响,让同学们对电厂运维的系统性有了初步认知。
运维部经理向实践队介绍电厂情况并进行安全教育
化学部专工向实践队介绍电厂超滤系统
探秘“神经中枢”,解码智能调控
在集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的参数流如同电厂的“生命体征”。“这里是整个电厂的‘大脑中枢’,”运维部经理指着实时更新的DCS系统界面介绍,“发电机组的负荷分配、汽轮机转速调节、锅炉压力控制,全靠这套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学生们凑上前,看着屏幕上“燃机-汽机-发电机”的能量转换链路图纷纷讨论起来,并向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解码热电厂的“电气神经”。
运维部经理向实践队讲解集控系统
走近发电核心,洞察能源转型
随后,实践队走进发电设备区。学生们参观了相关发电设备,并围在额定功率450MW的汽轮机和燃机旁,仔细聆听了技术人员的讲解,就设备日常维护等问题展开讨论,了解到当前天然气热电联产厂配合新能源设备调峰发电的实际运作,以及日常设备监控与维护的自动化水平。
期间,运维部经理与师生就“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火电转型”进行了讨论。他坦言:“火电的角色正从‘主力电源’向‘灵活调节电源’转变,这对电气专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懂传统电气设备,还要掌握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等技术。”令同学们对新时代电气工程行业有了更深刻,更清晰的认知,更要求了电气学子需要全方位发展。
450MW汽轮机
实践队与经理探讨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火电转型
实践出真知,科创向未来
最后,实践队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指导老师总结道:“今天看到的智能调控系统、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等等,正是咱们电气及相关专业的理论应用缩影。”同学们也在当日实践中收获颇丰:从集控中心的实时调控到设备上的智能传感器,电厂运行的每一项流程都在印证“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内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健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