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悟长征,讲诗韵践担当——赣南师范大学“承红诵典”红色经典实践团赴宁都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27 20: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严瑾 饶雨菲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日讯(通讯员 严瑾、饶雨菲、方馨怡)2025年7月3日,赣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会昌班”的“承红诵典”红色经典传诵团27名师生,开启了一趟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他们沿着长征故地的足迹,以“齐诵经典、实景讲学、互动研讨”的独特形式,开展“三讲一悟”思政课,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感悟长征精神,厚植青年担当。

当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长征第一渡口,“承红诵典”团的师生们整齐站立,齐声诵读《七律·长征》。激昂有力的诗句,在江风的吹拂下,与滔滔江水相互呼应,仿佛重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跨越万水千山时“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场景。实践队员刘玉芬感慨道:“站在这渡口诵读,才真正感受到红军长征时的坚定与无畏,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在长征渡口齐诵《七律·长征》

随后,师生们来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馆内讲解员朱丹,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讲述,为大家解读《七律·长征》背后的历史精神。从长征途中的艰难战役,到战士们不屈的精神意志,朱丹的讲解让师生们深刻领会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内涵,长征精神的火种在现场传递,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热血。

▲图为讲解员朱丹为实践队员们讲长征历史

下午,师生们前往革命先辈故居,开启了红色诗词学习之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系系主任刘家秀在此进行实景讲学,深入剖析红色诗词的艺术价值,从诗歌平仄等专业角度,带领大家领略红色诗词的独特魅力。随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副书记王广福实话讲哲理,阐释红色诗词中蕴含的理想,并强调新时代青年传承“长征精神”的担当作为。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图为刘家秀为实践队员解读《七律·长征》。

之后,师生们拜访了于都县潭头村的老党员孙观发。“当年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现在咱们建设家乡,也要传承这种精神!”孙观发感慨道。“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下,在旅游产业和富硒农业的发展下,我们潭头村环境越来越好了,村民们向着更加幸福的生活前进。”孙老指着门外美丽宜居的潭头村说道。孙老还鼓励实践团成员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老党员孙观发与实践团师生的合照

此次“三讲一悟”思政课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学和与老兵交流等形式,让赣南师大“会昌班”的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魅力与力量。师生们不仅在红色经典中汲取了养分,更从孙观发等老一辈革命者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和乡村振兴的希望,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饶雨菲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