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传媒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遗脉相承”实践小分队奔赴山西吕梁,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深入碛口古镇、孝义贾家庄及孝义皮影木偶剧团等地,在实践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定文化自信,探寻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图为“遗脉相承”实践队来到吕梁碛口古镇。王婧菲 供图
碛口古镇:黄河古韵中的匠心传承
在奔腾黄河畔的千年古镇碛口,实践团成员们踏上追寻文化根脉的旅程,实地感受古镇厚重的历史积淀:走访黑龙庙古戏台,感悟文化空间的时代变迁;重点调研百年老字号“天元居”制醋技艺,学习国家级非遗山西老陈醋的酿造智慧与文化内涵,期间与当地非遗向导深入交流,探访基层在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中的实际做法,深刻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精神家园”。
图为队员采访了解吕梁老陈醋的酿造技艺。王婧菲 供图
贾家庄:“皮影之乡”的坚守与创新
走进被誉为“皮影之乡”的孝义贾家庄,实践团成员们将理论学习与社会观察深度融合。于三皇庙、宋家大院及贾家庄民俗体验中心,细赏精美皮影,感悟中华文化瑰宝魅力。一件皮影作品需手工雕刻3000余刀,每一刀都是老艺人的热爱与传承,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使成员深刻体悟到其背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同时通过对婚俗、面塑等其他民俗的了解,成员们更加理解了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青年一代在传承创新乡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记录学习皮影雕刻。卢淑媛 供图
孝义剧团:对话非遗,探索活化新篇
实践团最后一站深入孝义皮影木偶剧团,开展沉浸式学习。剧团专家为成员们系统阐释了皮影木偶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及其所承载的中华美学精神,成员们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动手实践皮影和木偶的操作,体验传统艺术的精妙。剧团老师对传承困境与创新路径的介绍,引发了成员们关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赋能非遗保护的深度思考。
图文实践队员学习皮影戏道具操作。王汐菏 供图
此次山西吕梁之行,是人工智能学院学子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成员们纷纷表示,将自觉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转化为行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融合创新,努力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智慧和科技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三下乡活动留影纪念。卢淑媛 供图
撰文|王汐菏 卢淑媛
图片|王婧菲 卢淑媛 王汐菏 崔彤彤 杨奕佳 李哲 金乐豪
审核|边双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梦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