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时代背景,促进K12家庭教育资金配置优化,响应建成教育强国的现实要求。2025年8月,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桂在知教,育见未来”实践团奔赴南宁市、百色市及隆安县、马山县等六个区县,开启了一段为期十余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旅程,聚焦“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广西多民族地区家庭教育资金配置的变化与趋势。
实践团通过深入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座谈、走访教培机构,并与学生和家长展开面对面交流,调研政策实施效果,努力勾勒出“双减”背景下家庭资金在教育领域重新配置的真实图景。
图为实践团在百色市教育局调研期间与相关负责人合影留念
调研期间,队员们先后与南宁、百色两市及其下辖六县的教育主管部门展开深度交流,围绕“双减”核心措施、隐形变异培训治理、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及教育评价改革等议题,听取了来自政策执行一线的声音。大家深切感受到政策在基层落实的复杂性,也对教育工作者付出的努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访谈中,队员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推出的特色举措。例如乐业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当地推进的AI高效课堂建设,通过试点校反馈持续优化教学质量;隆林各族自治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工作人员分享了广西非遗保护优秀实践案例——隆林壮族民歌非遗进校园项目;靖西市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则介绍了跨部门联合开展“双减”实效调研情况。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乐业县教育局进行访谈交流
除了教育主管部门,队员们还走访教育培训机构,并与K12学生及家长展开对话,深入理解“双减”前后教育需求的变化,倾听家长在教育选择、经济压力和政策适应中的真实想法,也收集了孩子们对课后生活变化的反馈。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双减”政策在省、市、县不同层级的实施差异,也认识到多元文化和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应对政策的多样化策略。接下来,队员们正着手将调研的所见所闻系统梳理,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术成果与政策建议,旨在为“双减”配套措施的优化和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晴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