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校园防疫屏障,三真社区服务团开展开学前“排雷”式灭蚊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28 15: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成楚依 高林雪 戴依凡 张佳璐   阅读 68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随着开学季临近,针对近期登革热本地个案的出现,湘雅护理学院临时团支部青年大学生携手三真社区服务团近日在湖南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学校周边宿舍小区启动了一场针对蚊虫孳生源的专项排查与清理行动。此次行动旨在从源头遏制蚊媒疾病传播,保障师生与社区居民健康安全,为顺利开学营造清洁环境。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其典型临床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因此,“防”远胜于“治”,清除蚊虫孳生地成为预防关键。

蚊虫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均离不开水。调查发现,仅需5毫升积水(约一个瓶盖的量)即可成为蚊子的“产房”。除常见的存水水缸、水桶外,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积水点,如花盆托盘、空调排水管、饮水机接水盘、室内花瓶、宠物饮水碗,以及户外的废弃瓶罐、轮胎、屋顶排水槽、阳台地漏、树洞,乃至校园内电动车头盔的积水,均为蚊虫提供了潜在的孳生条件。

行动中,三真社区服务团志愿者与疾控专业人员协同作战,对小区进行了地毯式排查。他们发现,部分居民存用雨水的习惯虽出于节水环保初衷,但静态积水仅需约一周时间便可孕育大量蚊虫,无形中增加了疾病传播风险。

针对发现的各类积水点,行动人员立即采取现场处置:将窗台小杯、屋檐大桶等容器中的积水倾倒在水泥地上,利用阳光和自然蒸发使幼虫干燥死亡。即便对于湿度较高的下水道等细微处,队员也借助放大设备仔细勘查并拍照记录,确保一旦发现活体幼虫即刻予以灭杀。

尽管队员们将这场细致入微的排查戏称为“布雷”,但实际上,这更是一场彻底“排雷”——每清理一处积水,就消除了一处安全隐患。志愿实践团借此呼吁广大师生与社区居民:人人动手、翻盆倒罐、清理积水,共同参与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从源头切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链,携手守护健康家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成楚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