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梦照童心,科技薪火燃自信——安徽师范大学学子十八载支教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5-08-28 15: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杰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谈灿芬 陈祉含供稿)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情系川皖·圆梦巴蜀”山区留守儿童支教团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金鸡乡中心小学,组织开展“AI绘梦·科技增信”的思政课程。本次活动借助生成式AI技术,将孩子们心中“长大后想做的事”转化为生动的图像,让远方的梦想照进现实。

用AI生成影像:让梦想在夏日播种

课程伊始,思政老师谈灿芬通过“画出自己的经历线”“写下最想做的事”等互动环节,鼓励孩子们敞开心扉。孩子们纷纷表达内心的愿望:“我想钓很多鱼,休闲地生活”“想把英语学好”“我没看过大雪,想去看一场大雪”……孩子们在纸上写的愿望是他们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随后,思政老师谈灿芬将孩子们的照片与他们写下的愿望关键词一一输入生成式AI系统。不过片刻,那些稚嫩而真诚的话语,便化作一张张充满故事感的画面:在北京攀登长城的自豪、在国际会议上从容翻译的场景、在哈尔滨看雪的笑脸……

当这些图像出现在教室屏幕上时,一声声惊叹声此起彼伏,一张张惊喜的面庞,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队员们深切体会到:这堂课是现代化教育的深刻生动实践,用科技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图为思政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孩子未来的照片李秋瑶 供图

图片承载期许:让梦想在乡土中扎根

过去,孩子们会在作文里写下有关“想当医生”“想看看大海”的愿望,但山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且大多父母在外务工,孩子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多来源于课本和长辈的讲述。孩子们问:“老师,大海到底有多大?”他们只知道外面有个世界,却很难想象那个世界具体是什么样子,更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够走入其中。

今年,团队首次尝试将生成式AI技术融入思政课堂,让梦想从“模糊”到“清晰”。它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将遥远的景象拉到眼前,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认知边界。

科技向善,让爱与梦想双向奔赴。老师们将照片打印出来,并且在照片后面写上了对孩子们的祝福。从最初的“书信寄梦”“故事绘梦”,到如今的“AI筑梦”,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让每个孩子敢想、敢追”的初心。

▲图为 老师们为打印的照片写上寄语 谈灿芬 供图

用信心浇灌理想:让梦想在前行中结果

守护梦想之际,自信心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在“夸夸我自己”环节,AI生成的“未来图像”成为了孩子们自信的催化剂。“原来我长大后可以这么勇敢!”看着照片里落落大方的自己,曾因内向而不愿发言的同学主动举手,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了自己未来的梦想。

生成式AI的应用,不仅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目标,更悄悄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动力。这场“AI绘梦”思政课程,是科技与教育的深度对话:AI技术为照片添彩的同时,老师们用真诚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

▲图为 课堂中孩子们站起来说自己的照片李秋瑶 供图

十八载坚守,我们从“送知识”到“筑梦想”,“情系川皖·圆梦巴蜀”支教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已连续18年扎根川皖山区,陪伴数千名留守儿童成长,团队用爱与科技,为孩子们种下“梦想终会飞出大山”的信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