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培正学院“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深植八尺镇角坑村乡土情怀

发布时间:2025-07-25 04: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邝美玲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邝美玲) 当青春的脚步踏入广袤的乡土,当知识的光芒照亮希望的田野,一场关于奉献与成长的旅程就此开启。2025年7月11日至18日,广东培正学院“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在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完成了一场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把“百千万工程”的宏大蓝图写成一首可触可感的乡村诗篇。

宣讲解政策,助力求学路

“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广东省教育厅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的部署,积极开展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的宣讲工作,通过举办专场宣讲会和设立咨询摊位进行政策的详细讲解,把政策精准传递到有需要的群众身边。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专场宣讲会

▲图为团队成员设立咨询摊位进行答疑解惑

团队成员逐户走访角坑村经济困难家庭,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政策知晓度和满意度;随后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家庭成员深入解读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重点阐释“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生源地贷款”的三重保障机制,确保政策内容清晰传达。针对信息闭塞家庭开展“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指导材料准备与申请流程,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申请,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角坑村经济困难家庭之一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角坑村经济困难家庭之一

团队以务实笃行的作风,深入角坑村每一条村道、每一户人家,通过“问卷摸排+政策宣讲+精准帮扶”的三维联动模式,系统性打通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这一系列扎实举措,以精准宣讲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绘就了教育公平的温暖底色,为无数青春梦想的启航注入了坚实力量。

酿坊探技艺,传承老手艺

客家娘酒作为客家地区传统酿造酒类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民俗风情。为深入探索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调研团队围绕客家娘酒制作技艺展开系统性调研。

“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成员实地考察泰清酒厂、八香醇酒厂、俊杰酒厂,详细了解了娘酒传统火制酿造工艺的精髓,从选料、蒸煮、发酵到陈酿,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魅力。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与酒厂负责人、酿酒师傅深入交流,围绕娘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宣传、开发衍生品、举办文化节等富有创意的建议。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平远县八尺泰清酒厂

▲图为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俊杰酒厂

团队成员在深入调研角坑村的过程中,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了当地独特的娘酒文化。在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传统技艺传承的不易与坚守的价值,这极大地激发了成员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热情。团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角坑村娘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助力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探乡村产业,感振兴脉搏

为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探寻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模式,团队踏上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调研之旅。

团队成员前往角坑村百香果种植基地,听果农细述种植规模、生长特性与收成季节,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调研筑牢根基;走进崇本农业有限公司果园基地参观学习,听负责人系统介绍种植品种选择与特色培育技术应用,对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有更具体认识;前往桂花王家庭农场,现场察看“桂花王”古树长势,详知古树养护措施;到当地竹编非遗传承人肖昭广家中采访,看其自年少习艺、多年坚守传承且精进技法,观竹篓编制完整流程,感受非遗独特韵味与匠人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与竹编非遗传承人肖昭广的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与“桂花王”古树的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崇本农业有限公司果园基地

团队穿梭于乡村特色产业之间,多维度感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脉搏。大家将带着满满的收获,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出谋划策,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

红土留史迹,初心照征程

角坑村的红色印记藏在每一寸土地里,团队成员们踏访革命旧址,在斑驳的遗迹中触摸历史的温度,让初心在红色记忆里愈发鲜明。

团队成员驻足红色驿站,追忆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踏上梅州岃古驿道,重温革命历程;登高俯瞰角坑梯田,于层叠稻浪间体悟峥嵘岁月;细看斑驳墙垣上镌刻的红色故事,感受这红色文化底蕴与人文历史内涵相互交织的独特韵味;

众人还走进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以及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奋进力量;与退役军人兼老党员肖昭芬围坐深谈,聆听其毅然放弃城市优渥条件、返乡投身建设的抉择故事,深切体悟这位年近九旬的老党员始终坚守党性原则、永葆赤诚之心的崇高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图为团队成员与退役军人兼老党员肖昭芬的合影

在角坑村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团队成员探寻每一处红色印记。大家不仅被红色文化与人文历史交织的独特魅力深深打动,更从革命传统中汲取了奋进力量,从老党员坚守党性、永葆赤诚的精神里,深刻领悟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真谛。

课堂传薪火,点亮求知路

在七天的支教时光里,“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成员以爱为笔、以责为墨,在角坑村孩子们的成长画卷上绘就斑斓色彩。

普通话推广课以互动游戏打破方言壁垒,让普通话如清泉般在童声中叮咚作响;红色主题教育课借英雄故事点燃爱国火种,把信仰的微光撒进稚嫩心田;生态环保课执画笔描摹绿水青山,让“守护家园”从口号化为自觉;资助育人课以一张短笺传递感恩,教会孩子们把所得的爱再回馈世界;心理健康教育课用趣味游戏驱散成长阴霾,为小小心灵筑起柔软却坚韧的防线;科学实践课以奇妙实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点亮他们仰望星空的智慧之光。

▲图为团队成员支教的影像

▲图为团队成员支教的影像

每一堂课都是一盏明灯,穿透山间晨雾,照亮求知眼眸。团队成员以山间花草为教材,用村史故事串起历史脉络,让课本知识扎根乡土、绽放生机。知识在接力中传承,信念于对话中升华。这束由青春点燃的光,正穿透重峦,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向远方的成长之路,让梦想在群山间拔节生长。

广东培正学院“云帆”资助理论宣讲团在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角坑村开展的实践活动,是一场青春与乡土的深度对话,也是一次理想与实践的双向成就。团队成员以精准到位的宣讲促使政策落地见效,以细致入微的文化探寻揭示客家娘酒的深厚内涵;以务实深入的调研助力特色产业突围发展,以真挚深切的情感领悟红色精神的永恒力量;以温暖耐心的支教传递知识的火种,用一步一脚印的丈量、一点一滴的付出,在乡野大地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与角坑村的合影

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新起点,把这份动力转化为扎实行动:持续搭建校地共建长效机制,推动青春力量与乡土需求常态化对接;将娘酒产业、特色农业等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参考,让思考落地为可行路径;把政策宣讲、精准帮扶等举措固化为标准化制度供给,确保帮扶效果可持续发展;更将青春热情汇聚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在助力八尺镇角坑村高质量发展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再立新功,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撰文 | 邝美玲

图片 | 杨宝灵 陈世耀

一审 | 谢艺煌 吴依涵

二审 | 林佳凝 徐健鸿

三审 | 邓淑妍 邹美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佳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