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子守护特殊儿童成长纪实文脉|薪火暖折翼 民航星辉照童梦
导语:2025年7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下文简称“中飞院”)“向阳展翼·童续经典”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成都市金堂县残障儿童康复中心及海豚湾诊所,开展了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给予残障儿童更多的关心与陪伴,通过“润物无声”——传统文化课堂,“躬行力践”——川剧脸谱、皮影戏及非遗扎染制作体验等动手实践课,意在让残障儿童的关爱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沁润中焕发新的活力;同时紧密结合民航知识普及,将现代文化与爱国意识培养有机结合,意在启迪孩子们的蓝天梦,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七月的金堂县,蝉鸣声裹挟着热浪,而残障儿童康复中心的扎染工坊里却流淌着静谧的蓝。9岁的自闭症女孩小段第一次主动握住志愿者的手,将浸透蓝靛的棉布举向阳光,唇间迸出清脆的音节:“亮!”这声惊叹如同破晓的晨光,照亮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向阳展翼·童续经典”实践队14余名学子的初心。2025年7月8日至18日,这群肩负民航梦的青年,用传统文化为炬,以专业学识为翼,为80余名特殊儿童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成长之旅。
向阳展翼团队出征
第一章 文脉薪传:在指尖触摸五千年心跳
当川剧脸谱的油彩在听障儿童掌心晕染出凤凰纹样,当皮影戏幕布后脑瘫患儿童画出的孙悟空翻起筋斗云,五千年文明以最柔软的方式叩响心门。康复中心的陈老师永远记得那个瞬间:患有唐氏综合征、抗拒肢体接触的男孩,竟俯身帮同伴系紧脸谱绳带。“传统文化成了打开心门的钥匙,”她望着满墙色彩绚丽的扎染方巾感慨,“这些被医学定义为‘发育迟缓’的孩子,在非遗工坊里展现出惊人的感知力。”为让不同障碍类型的儿童触摸文明脉搏,实践队的成员们创新“三级非遗唤醒体系”。小组成员刘洪嘉同学举着特制教具解释:“触觉敏感的孩子用加粗脸谱笔,视觉障碍组体验强化对比的光影皮影戏,而扎染工坊的‘情绪晴雨表’让自闭症儿童用布艺表达喜怒。”二十四节气长廊里,志愿者吴奕杭同学正用竹笛吹奏《春江花月夜》,患儿平平用手指夹着蜡笔,在《节气手账》上涂抹出盛夏荷塘。在童趣手账中,这份手绘的“大暑荷花图”让志愿者泪湿眼眶——文明传承的伟力,正在于让每粒种子找到破土而出的方式。
“躬行力践”川剧脸谱
第二章 民航筑梦:让云端梦想触手可及
“这里是JT-2025航班,一起穿越彩虹吧!”海豚湾诊所临时改造的“模拟航站楼”内,轮椅上的小宇手握涂鸦话筒,指挥着由课桌拼接的“客机”。彩绘纸飞机悬挂成银河,眼镜里流动着云海,而最令人动容的是肌肉萎缩的童童通过“放飞”电子纸飞机,将发动机轰鸣转化为触觉信号,磁性航路图让卧床儿童化身空中交警。“他总说自己是笨鸟…”看着儿子独立完成航路规划,张妈妈感叹道,“可今天他指挥‘航班’起飞时,眼里有星辰。”这场耗时数天搭建的沉浸式课堂,凝聚着中飞院学子的专业智慧。当患有成骨不全症的妞妞用特制触控笔点亮飞机仪表盘拼图,当听障儿童通过骨传导耳机感受航空气象播报,现代民航科技与人文关怀在此刻交融。志愿者汪子谦同学的镜头记录下震撼一幕:夕阳透过窗棂,将孩子们高举纸飞机的剪影投射在川剧脸谱墙绘上——传统与现代的光影交错中,折翼天使正在触摸苍穹。
民航知识讲解
第三章 心灵共育:四方联动织就守护之网
每晚八点,实践队的临时办公室灯光明亮。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志愿者整理着当日53件非遗作品的影像资料。“为蓝色敏感的孩子调整扎染色调,给多动症儿童设计15分钟民航故事模块,”实践队队长朱廷武同学展示着百余次教案调整记录,他始终强调着“一定要让每颗星星都按自己的轨道发光”。
团队工作每日总结与课程安排
十一天的耕耘在汇报演出时绽放奇迹。当各种障碍的儿童合唱团以童声演绎《虫儿飞》,指尖划过“家是最小国”的庄严手势,全场家长集体起立;舞台灯光下,伴随着唱完《虫儿飞》最后一句。台下,攥皱的节目单早已被家长的泪水浸透。
“虫儿飞”童声合唱
第四章 青年答卷:在守护中让所有梦想共享一片蓝天
离别的清晨,小朋友们突然解下志愿者们的挂绳。就当众人困惑时,他将哥哥姐姐们带领他们手把手系成的“卡通人物”样式,轻轻别志愿者们的肩头。这个无言的举动,成为实践队最珍贵的勋章。“教听障孩子感受振动那晚,团队成员们彻夜改造教案,”兰海泓的总结报告中写道,“当孩子们露出笑容时,大家忽然懂了——真正的答案,是让每颗心都能感知时代的脉搏。”
实践队将开发的《非遗·民航融合课程包》赠予康复中心,当川剧脸谱与飞机尾翼在儿童画中交融,他们看到了文化基因的现代表达。这种“硬技术+软文化”的双赋能模式,为特殊教育提供了创新样本。
暮色中的“向日葵”里,中飞院学子看着载有孩子们作品的展览,扎染蓝布铺展如浩渺苍穹,纸飞机航迹连成星河鹊桥。在这场以爱为名的旅程里,传统文化薪火照亮前路,民航精神羽翼托起迟绽的花蕾——所有折翼的飞翔,都值得被万千星辰温柔护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奕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