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实践行,青春赋能乡村兴——中飞院学子暑期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30 13: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詹林鹏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詹林鹏)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简阳市草池街道团委联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气象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维度,通过产业调研、民生走访、劳动服务三大主线行程,系统化探索高校专业资源下沉乡村的有效路径。队员们将气象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以电商赋能、技术支农、民情调研等实践行动,构建起“高校-地方-产业”三维联动机制,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从理论走向田间地头,彰显新时代青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实践队抵达勤耕村当日,村党委书记曾晓英及村委委员在党群服务中心主持召开工作对接会。会议聚焦当地柑橘、葡萄等主导产业现状,直面交通不便、销售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双方共同商定实践方案:首阶段开展全域产业带实地勘察,次阶段入户收集民生诉求,末期组织集中性农事帮扶。曾书记详细解读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强调需借力高校资源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通过深入交流,实践队精准锚定“产销对接优化、基础设施完善”两大帮扶方向,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与村委会面,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

在曾晓英书记陪同下,实践队深入新兴果业园开展田野调查。果园负责人曾英群现场讲解“支部+公司+基地+集体户”经营模式如何带动37户脱贫户增收,同时坦言因地处丘陵腹地,运输成本高、客商采购量不稳定等难题。队员们徒步勘察果园周边道路状况,详细记录不同品种葡萄的成熟周期与储存要求。针对采购商压价、应季水果滞销等问题,团队提出三项务实建议:建立农户联合议价机制、对接城区商超直采渠道、组织企事业单位团购。实践队队员与产业园负责人的合影

实践队在吴俊杰老师带领下开展民生大走访。通过面对面访谈十几户当地村民家庭,建立手写版民情档案。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这些家庭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好转,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电,基本的生活设施也有了保障。在金简仁快速路修建好以后,去镇上购买物品也变得方便起来。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也变得更方便了,当然,回来探望家里老人的路途也变得近了许多。根据当地村民的描述,在快速路未修建前,去镇上十分地困难,修好后,现在去哪里都方便了。实践队队员们在采访过程中也能切实地感受到现在村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能看到东部新区的建设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在老师带领下,对勤耕村村民进行访谈当地村民的住宅

实践收官阶段,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农事劳作。在葡萄园里,跟随果农学习疏果、套袋等传统技艺,参与葡萄架枝叶修剪;在村民家中,与村民共同完成一些简单农活。劳作间隙与村民围坐畅谈,聆听他们对产业发展的朴素建议,建立“村民需求反馈本”实时记录诉求。当看到独居老人因有人帮忙而展露笑容时,队员们深刻领悟到“脚下沾泥,方能心中有情”的真谛。这种以汗水换真知的实践模式,搭建起青年与乡村的情感纽带。实践队队员在葡萄园里进行劳作实践队队员与当地村民唠家常

青年学子在勤耕村的每一滴汗水,都浇灌出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这段用脚步丈量田野、以双手触摸民生的实践历程,将成为航空气象学院学子终身铭记的“行走课堂”。正如吴俊杰老师在总结会上所言:“我们带走的不仅是调研数据,更是勤耕村乡亲们沉甸甸的嘱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承诺,我们必将用行动兑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詹林鹏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