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双 张兆甲 崔怡婧)“大学生们还能再来帮个忙吗?这块洼地收割机进不去,玉米再不收就要烂在地里了……”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轻影暖银”社会实践团刚结束首轮秋收支援,便接到周村区西马村农户的求助电话。得知因积水严重,一片 3 亩多地的玉米只能靠人力抢收,尽管多数队员还带着上次劳动留下的疲惫,但在“需要帮助”的呼唤面前,大家毫无犹豫,争相报名开启了暖心的“二次奔赴”。

一、一份求助,一场不假思索的回应
接到求助电话后,实践队领队张兆甲第一时间带队前往地块调研:泥泞的田垄深及脚踝,成熟的玉米穗因连日潮湿已微微发黄。“再拖三天,这季收成就没了。”农户的话语里满是焦急。

调研归来的动员会上,当老师说明情况并提及“自愿报名”时,教室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回应:“我去!上次的感冒早好了”“我的手套还能用,带上就行”“多个人多份力,算我一个”。短短十分钟,23 人的抢收小队便组建完成,除了备齐手套等工具,擅长摄影的队员还特意带上相机——这是“轻影暖银”团队的老传统,要用镜头为劳作留下印记。


二、两度弯腰,在泥泞中读懂“双向温暖”
次日天微亮,小队便踏着晨露走进玉米地。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弯腰掰穗,有的接力搬运,有的蹲在田埂边剥皮,而摄影组则穿梭在队伍中,定格下农户与学子并肩劳作的瞬间——沾满泥点的双手紧握玉米秆、阳光下晶莹的汗珠滴落土地、休息时分享热茶的笑容,每一张都藏着最鲜活的温暖.

正午阳光穿透玉米叶隙,田埂上的青春身影愈发挺拔。见老人弯腰吃力,几名男生主动扛起最远地块的农活。当最后一筐玉米稳稳装上农用车,队员们相视一笑,拿出提前打印好的田间照片围了上去。农户颤抖着双手接过,指尖反复摩挲着照片里自己劳作的身影“太谢谢你们了!这照片拍得真好,我要好好收着!”


三、青春作答,在付出中收获“幸福密码”
“上次来是帮农户抢收,这次更像帮‘家人’解难;上次拍的是劳作场景,这次拍的是双向奔赴的温情。”队员在分享时感慨道。从初次下田的生疏到再次弯腰的熟练,从单纯记录画面到深度参与劳作,同学们在两次实践中完成了成长的蜕变。

抢收结束后,实践团收到了农户送来的感谢信,上面“青春护粮心,助农暖人心”的字样格外醒目。不少同学感慨:“以前总说‘感恩’,直到亲身体验才懂,被需要是种幸福,能帮到别人、还能为他们留下珍贵回忆,更是最实在的收获。”这场“二次奔赴”的抢收,没有复杂的技术赋能,却用最朴素的坚守与最温暖的记录,让青年学子在付出中读懂了责任,在回应中收获了感恩,更在双向奔赴的温暖里,找到了青春最动人的底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泥泞中的“二次奔赴”:00后学子用坚守书写青春感恩答卷
泥泞中的“二次奔赴”:00后学子用坚守书写青春感恩答卷 重阳敬老传温情 青春志愿践初心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青年行”志愿服务队走进诚臻养老院开展文艺汇演
重阳敬老传温情 青春志愿践初心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青年行”志愿服务队走进诚臻养老院开展文艺汇演 暖银映金秋 青春护粮仓——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轻影暖银”社会实践团助力秋收一线
暖银映金秋 青春护粮仓——山东轻工职业学院“轻影暖银”社会实践团助力秋收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