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刘彦宏 刘美佳)近日,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青禾志愿服务队”7名学子,深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都昌镇矶山村及周边区域,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他们通过探访历史遗迹、调研特色产业、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亲身感受国家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团队首站来到矶山村千年古刹灵峰寺。虽正修缮,历史的厚重感依然浓郁。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陈老伯主动担任讲解员,讲述矶山村的历史变迁。
队员们与矶山村副书记在灵峰寺前合影,柳宇豪供图
“矶山祖祖辈辈靠水吃水,鄱阳湖就是饭碗。”陈老伯指向寺外方向,声音沉稳。他详细介绍了村史沿革、渔业兴衰及传统习俗。
队员们一起倾听老干部讲述矶山村的历史,柳宇豪供图
实践第二站聚焦毗邻的中坝村及鄱阳湖。日落时分,景象震撼:浩渺鄱阳湖金波万顷,而岸上规模宏大的光伏板阵列反射着科技银光,与湖光相映成趣。队员们不禁感叹道:“这正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科技赋能的绿色产业,为古老湖岸注入新活力,支撑着区域振兴。
黄昏下的鄱阳湖湖面,柳宇豪供图
农田上的光伏电板,柳宇豪供图
临行之际,一个饱含深情的场景为此次实践烙下深刻印记。座谈会上积极参与讨论的一位退休老干部,得知团队即将返程,匆匆追出,激动地呼唤队长刘彦宏:“小刘,小刘,等等!这本书送给你!”他郑重递上一本名为《说不尽的矶山岛》的书籍——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册凝聚着矶山村历史、风物与乡愁的著作,正是这位老干部倾注心血亲笔撰写而成。这份沉甸甸的赠礼,不仅是老一代矶山人对乡土挚爱的见证,更是对青年学子以学识反哺乡村的深切期许与无言重托。
《说不尽的矶山岛》封面,刘彦宏供图
搭乘村民李师傅的车时,他感慨变化:“前些年路坑洼,村里靠种田养鱼,收入有限,年轻人都往外跑。这几年大变样!路修好了,光伏建起来了,还有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村里人气也旺了。这靠国家好政策,也靠大家想过好日子的韧劲儿!”得知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李师傅充满期待:“你们有文化、懂科学、有闯劲儿!乡村振兴,就需要你们年轻人多来看看、多出主意!”这席话如暖流注入队员心田,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基层对青年知识、活力和创新思维的期盼,体会到深入乡土、服务基层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青禾志愿服务队在鄱阳湖畔合影留念,柳宇豪供图
此次矶山之行,“青禾”队员的足迹遍及古寺村落、湖畔田畴。他们记录了历史文脉与沧桑变迁,见证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创新,更在交流中触摸到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真切感受到了民心的温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彦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