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刘明月、邵金豪、吴永好、姚权芳、黄菲菲、刘铭翔)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7 月 17 日至 23 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原机电工程学院)“荔美新风突击队” 肩负使命,奔赴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开展为期七天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支由青年学生组成的队伍,以专业素养为笔,在粤西大地的田埂与校园间,书写了一曲 “童心守护” 与 “乡村振兴” 交织的青春华章,让 “百千万工程” 的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图为广州铁职院“荔美新风”突击队成员合影
以温暖对话点亮成长星河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荔美新风突击队” 开启了 “心访” 之旅,对五名特殊小朋友开展 “童心同行” 关爱慰问活动。这不是简单的物资递送,而是一场直击心灵的温暖对话。
队员们带着牛奶、文具等慰问品走进村落,更带着倾听的耐心与陪伴的诚意。在独自生活的小陈家中,斑驳墙壁上整齐排列的 “尖子生”“三好学生” 奖状,诉说着少年在逆境中的坚韧。当小陈轻声说出 “我喜欢理科,想搞科研” 的梦想时,队员们当即送上精心准备的科普书籍,认真记下他的学习需求,承诺将持续关注他的成长。
▲图为小朋友的荣誉墙
走访中,队员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小朋友们的心愿:“想要一本天文图鉴”“希望爸妈暑假能回家”“想知道火车是怎么跑的”。这些朴素的愿望,成为突击队后续开展活动的重要指引。正如突击队负责人所说:“物质帮扶是基础,心灵陪伴才是让关爱扎根的养分。”用相机记录下他们在逆境中绽放的生命光芒,让温暖在乡间小路悄然传递。
▲图为突击队成员慰问留守小朋友
以创新课堂筑牢成长防线
“不私自下水游,不擅自结伴走,遇人溺水找大人,安全警钟心中留”,在乌塘镇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来朗朗童声,“荔美新风突击队” 正在开展 “安全童行” 专项课程,将防溺水知识融入朗朗上口的口诀中。
针对暑期留守小朋友安全事故高发的特点,突击队成员量身打造了 “防溺水 + 防性侵” 双重防护课程。队员们化身 “安全守护侠”,摒弃枯燥说教,用情景剧演绎溺水险情,播放特制的防溺水急救动画,清晰展示危险水域特征与急救步骤。在互动游戏中,小朋友们通过模拟 “寻找安全水域”“正确呼救姿势”,将安全知识内化为行动自觉。“人在溺水后 2 分钟失去意识,4-6 分钟将遭受不可逆伤害”—— 当队员们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据时,小朋友们眼中的认真取代了嬉闹,安全意识在心中悄然扎根。
▲图为突击队成员给小朋友授课
在 “身体的小秘密” 保护课堂上,队员们以更细腻的方式传递自我保护理念。借助可爱的插图与 “身体红绿灯” 比喻,小朋友们明白了 “背心和小裤衩覆盖的地方是隐私保护区”:绿灯是家人温暖的拥抱,黄灯是陌生人过度的亲近,红灯则是任何让人不适的触碰。从最初的羞涩懵懂,到主动参与 “拒绝演练”,小朋友们响亮喊出 “我不喜欢这样,请住手”,眼中闪烁着坚定的自我保护光芒。队员感慨:“这些课堂不仅教会小朋友技能,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安全第一’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认真观看防性侵视频
以科学引导守护纯真心灵
“开心是向日葵的金黄,难过像雨滴的幽蓝,愤怒似火焰的赤红”,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课在乌塘镇社工站展开,“荔美新风突击队” 用《情绪小怪兽》绘本为小朋友们打开认识自我的窗口。
课堂上,队员们引导小朋友们将抽象情绪具象化,通过 “情绪涂鸦” 让小朋友们用画笔倾诉喜怒哀乐,在 “情绪模仿秀” 中用夸张表情演绎情绪变奏。“就像天气有晴雨,心情也有起伏,学会表达就是给心灵降温的好方法”,队员们用 “情绪温度计” 的比喻,让小朋友们轻松理解情绪管理的意义。当有小朋友画出 “灰色的怪兽” 时,队员们蹲下身耐心倾听:“这只怪兽是不是因为想念妈妈才难过呀?” 温柔的对话让小朋友逐渐敞开心扉,原本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
▲图为突击队成员给小朋友授上心理课程
同时,突击队联合乌塘镇公安局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民警以真实案例切入,通过动画短片揭露邪教 “洗脑控制”“骗取钱财”“破坏家庭” 的危害,用小朋友能理解的语言解释 “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神奇疗法’”。图文并茂的展板列出邪教五大特征,问答互动中,小朋友们认真记下 “不接奇怪传单、遇到可疑情况找大人、牢记 110” 的安全准则。当小朋友们在笔记本上写下 “相信科学,不信迷信” 时,稚嫩的字迹里透着超越年龄的坚定。
▲图为突击队成员给小朋友上反邪教课程
乌塘镇团委书记评价:“这样的活动就像给小朋友的成长道路铺了防滑垫,既护心灵健康,又守思想安全。”
以艺术创意扮靓乡村角落
“老师,这个怪兽的牙齿要画得尖尖的!”塘沟村 “童学图书室” 旁的墙下,小朋友们围着队员们七嘴八舌提建议。突击队正在这里开展文化墙绘活动,让老旧墙面实现 “华丽变身”。
墙绘选址紧邻图书室,设计巧妙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主体是 11 只形态各异的卡通怪兽,或搞怪或呆萌,瞬间抓住小朋友目光;上方错落排列着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 文字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 等阅读标语,古今智慧交织成浓厚书香氛围;地面绘制的彩色 “跳房子” 图案,更让整个空间成为集观赏、学习、互动于一体的文化乐园。
▲图为突击队墙绘的成果图
高温下,队员们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颜料桶里晕开小小的色彩。为让怪兽表情更生动,他们蹲在墙前反复修改线条;为让标语字体既工整又活泼,先用铅笔轻描再用马克笔细勾;地面格子需要精准比例,便用卷尺测量、粉笔定位。当夕阳为墙面镀上金边时,原本单调的墙壁已 “活” 了过来。路过的小朋友们忍不住驻足欢呼,迫不及待跑到地面跳房子,边跳边念墙上的标语,清脆的声音成为对队员们最好的肯定。
▲图为突击队成员墙绘的过程
此外,簸箕绘画活动同样精彩纷呈。队员们备好颜料与竹簸箕,引导小朋友们将乡村风光、民俗故事画于其上。有的小朋友画出荔枝满枝的景象,有的描绘舞狮的热闹,有的则把突击队教的安全口诀画成连环画。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作品,成了村里最美的装饰,也让艺术的种子在童心中萌芽。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小朋友绘簸箕画现场
以趣味科普点燃探索梦想
在乌塘镇小学的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3D 打印机正在层层堆叠中 “变” 出立体模型,“荔美新风突击队” 的科技课堂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感受现代制造的魔力。
队员们以 “挤牙膏画画” 为喻,通俗讲解 3D 打印原理:“电脑是指挥家,告诉打印机该往哪里画,一层层叠加就变出了立体玩具。” 小朋友们不仅亲眼见证塑料丝如何变成小火车、小动物模型,还亲手触摸这些 “科技造物”,好奇地询问 “能不能打印宇宙飞船”。除了 3D 打印展示,突击队还开展系列科普实践活动,用简易器材演示物理现象,讲解火车运行的基本原理,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图为 突击队成员为小朋友展示3D打印机
文体活动同样丰富多彩。棋类活动区里,象棋、跳棋、飞行棋的棋盘前坐满了小朋友,队员们 “一对一” 结对对弈。时而眉头紧锁思考策略,时而露出笑容收获喜悦,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智力、学会协作。“以前不知道下棋有这么多学问,哥哥教我的‘马走日’我记住了!” 一名小朋友举着象棋兴奋地说。这些书本之外的 “财富”,正成为小朋友们成长路上的重要养分。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小朋友棋艺pk现场
以专业视野助力产业振兴
在新屋村荔枝分拣中心里,村民们正忙着将新鲜荔枝分级包装,“荔美新风突击队” 在此开展乡村振兴走访调研,探寻 “仙品荔故乡” 的发展密码。
在村干部带领下,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只见连片绿野与整齐农田构成动人画卷。村里依托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在甘蔗、火龙果等传统产业基础上,以 “仙品荔” 为核心打造特色产业链。“光卖鲜果不够,我们还做了荔枝干、荔枝蜜,一年多赚好几万”,村民的话语里满是自豪。电商渠道的打通,让荔枝从田间直达全国餐桌;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村道,乡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产业兴旺带来的变化。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新屋村干部交流
文化传承同样令人欣喜。新屋村保留着舞狮、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更有年轻人返乡用直播带货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荔枝文化广场上,年轻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老人给年轻人讲老故事”,村干部的介绍让队员们看到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结合调研所见,突击队发挥文创设计专长,为 “仙品荔” 设计品牌 LOGO 与包装方案,提出 “荔枝文化 IP” 打造建议,助力特色农产品品牌升级。针对绿美庭院建设,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出 “荔枝壳堆肥”“庭院微景观设计” 等可行性方案,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新屋村村民合影
以青春之笔书写实践答卷
当大巴驶离乌塘镇时,队员们的背包里装满了小朋友们的感谢信与画作。七天的坚守与奉献,“荔美新风突击队” 用脚步丈量乡野,用专业服务群众:既为留守小朋友送去知识与温暖,也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既让安全意识与科学种子落地生根,也用艺术与文化扮靓乡村角落。
这场夏日的奔赴,是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化 “双百行动”、服务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实践。当青春力量与乡村需求相遇,当专业知识与乡土智慧碰撞,便在粤西大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正如队员们所说:“离别不是结束,我们会带着这份感动继续前行,让更多温暖与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
▲图为突击队成员与小朋友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明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