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山海踏歌行 青春“萌芽”绽乡野

发布时间:2025-07-24 00: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区敏怡 洪樱丹 谢娴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广东培正学院“萌芽”社会实践队奔赴肇庆广宁螺岗镇,开展为期八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从初遇螺岗的憧憬,到深耕实践的沉淀,实践队以青春之姿,在调研、支教、企业探访、红色探寻等领域深耕,让“三下乡”意义在乡土间落地生根,留下诸多奋进足迹与成长收获。

调研:心系乡土,情牵民生

在螺岗镇调研期间,"萌芽"实践队深入村户开展政策宣传和生态调研。队员们耐心解答村民关于国家资助政策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建议。村民们积极配合,既表达了对政策的支持,也提出了对改善家乡环境的期待。队员们注重与村民的真诚沟通,使调研工作既有实效又充满温度。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调研

走访温情传递,筑牢助学逐梦根基。在7月11日,实践队开展了入户走访的行动。部分队员协同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详细宣讲助学贷款政策,清晰梳理申请还款流程,为学生逐梦筑牢基础;同时倾听学生与家长心声,助力规划学业方向,让资助政策成为家庭逐梦的有力支撑,以精准助学点亮家庭未来希望。

▲图为走访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合影

借乡土烟火,架起双向沟通桥梁。7月12日,实践队抓住螺岗集市赶集契机设点宣传,向村民普及生态保护理念与国家资助政策。起初村民好奇驻足,经讲解后,不少人主动参与,或分享“守护家乡山水”“助学政策护航”故事,或认真填写问卷、交流细节,以行动支持生态调研与政策宣传,搭建起信息传递的双向桥梁。

▲图为实践队老师和队员们在布置摊位

支教:播种希望,双向成长

“青萌”夏令营筹备至结营满溢温情。筹备阶段,精心对接课程、布置教室,以彩色粉笔在黑板绘出期待;教学时,开设八段锦、环保手工等课程,融合知识与趣味;结营汇演上,《小城夏天》轻舞、《感恩的心》传情,师生合力让成长种子在孩子心底发芽。从学生的生涩到自信,展现出支教的双向奔赴——传递知识,收获纯粹热爱,让青春在课堂闪光。

▲图为结营大合照

企业探访:探寻产业,洞察韧性

(一)夜兰花田,聆听坚守

探寻生态种植路径,感悟乡土产业初心。7月11日,队员们踏入夜兰花种植基地,在晨露中学采摘,听戴健书记讲述绿色生态种植理念。基地以水肥替代化肥,借公司拓展北方市场,串起采摘、加工、销售链条,在乡土产业韧性中,窥见老板对土地的深情,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图为实践队老师、队员与书记交流

(二)砂仁基地,见证担当

循返乡创业足迹,探共富实践样本。7月13日,实践队员们探访栋梁合作社,听退役军人梁昌健讲述故事动人。他返乡专注砂仁种植,建规模化基地带动村民致富;借网店、加工设备升级与“一村一品”壮大产业,同时建基地促就业、慰问老兵,以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用个人微光点亮乡村产业致富路,展现乡村产业振兴多元可能。

▲图为实践队老师、队员们与退役军人、志愿者大合照

红色探寻:汲取力量,砥砺前行

“萌芽”实践队走进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领略红色乡村风彩。400余年历史村落中,中共广宁县委旧址等革命遗迹伫立。队员们在讲解员带领下,浏览文献、观斑驳武器,回溯革命先辈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组织奋斗的故事,“爱国爱乡”氛围感染众人。这场红色之旅,既是历史回溯,更是心灵洗礼,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更倾听力行,将汲取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在调研时更耐心、支教时更用心,传承精神,明晰“不忘初心”深意。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红色基地与其他队伍合照

宣传:传递声音,凝聚关注

八天里,宣传队员以笔为媒、镜头为眼,从视频号、推文记录实践点滴,到大学生云报、易班发布日常推文,用内容承载“萌芽”故事。外界的点赞与转发,是对活动的认可,更是让社会听见乡村呼唤,凝聚关注乡村振兴、投身青春筑梦的力量。

▲图为部分宣传数据

总结:八天沉淀,双向滋养

八天短暂,刚熟悉螺岗山水便将告别;八天漫长,足够队员在调研中触摸乡土温度、支教时播种希望、企业探访中洞察产业脉动、红色基地里汲取力量。“萌芽”队员从懵懂到坚定,明白三下乡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滋养。

未来,实践队将带着八天收获继续前行,把乡土温暖、孩子期待、产业韧性、红色力量化作成长养分,在青春路上为乡村振兴续写精彩,以山海奔赴之姿,诠释青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需要处绽放光芒的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们大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区敏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