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丈量“海绵”肌理:长安大学实践队解码龙城生态智慧

发布时间:2025-07-22 21: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家骥   阅读 9.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晨雾初散,晋阳湖面碎金浮动,透水砖铺就的环湖步道蒸腾着清凉水汽。为了进一步探索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7月12日,长安大学赴山西太原”青年智造创绿城,碳路先锋拓新程“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落昊飞老师、周华老师的带领下,循着昨日”海绵城市“理论课堂的余温,以测绘仪器为杖,专业眼为尺,走进晋阳湖公园与汾河生态廊道实地调研海绵城市理论如何在这座工业重地铺展开生态画卷。

实践队在周华老师指导下在晋阳湖岸和汾河岸开展调研

在晋阳湖西岸步道,经考察分析,固废重生的透水砖以平均每秒3毫升的速率渗透水,透水砖迅速吸纳水源,只需两三秒,地表仅剩星点湿痕。考察队员们俯身观察步道渗水情况,侧耳聆听周华老师的细致讲解。周华老师手持红外测温仪,以实测数据展现透水砖的降温效能:透水砖路面温度为34.2℃,而相邻沥青路面则高达41.5℃——7.3℃的显著温差令队员们不禁感叹"这是砖体向酷暑发出的绿色宣言"。这条由再生骨料构筑的环湖步道蜿蜒如带般延伸,团队成员们沿此绿色路径深入探访太原的绿色转型实践。

实践队在晋阳湖合影

鸟瞰临汾市区,汾河一泓清水串起两岸锦绣,下沉式绿地为其赋予新的动能。实践队员们沿着生态廊道缓步前行,目光被精心设计的雨水花园所吸引。这些看似寻常的绿地,实则暗藏玄机:微微下凹的地形,精选的耐涝植被,以及底部铺设的砾石层,共同构成了天然的雨水收集与净化系统。

队员们用测绘仪器大致勾勒出了20厘米种植土,30厘米砾石和导流系统构成的“渗-滞-蓄”三部曲。在暴雨模拟实验中,奔涌之水被草地柔缓驯服,最终成为土地与城市水循环的一部分,这方“生态砚池”尽职地分担走了汾河防洪的沉重负担。

实践队在汾河合影

透水砖的铺装是为城市织就的毛细血管,而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更是如镇纸定洪波。当夕阳为河面镀上层层金黄,测绘仪器在地面上投下的斜影,恰似青年们在太原写下的绿色注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家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