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青春力量赋能基层。2025年7月14日至20日,广东财经大学红脉兴村实践团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携手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团工委、妇联,在淡水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圆满实施了为期7天的“阳光成长计划”少儿心理建设志愿服务项目。项目通过“线上调研+线下沉浸式课程”相结合的模式,聚焦少儿“自信、自爱、自尊、自立”品质培养,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元的心灵成长之旅。
图为红脉新村实践团成员与惠阳区淡水街道团工委、妇联代表合照。
精准调研奠基础,线上线下齐发力
活动启动前,实践团于7月14日至15日开展了扎实的线上调研工作。成员们广泛搜集资料,深入了解淡水街道当地少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与实际需求,为后续课程内容的精准设计和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资料分析到与淡水街道妇联的线上沟通,前期的充分准备确保了线下服务的针对性。
沉浸课程启心灵,五日耕耘见成长
7月16日,“阳光成长计划”线下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首日课程即以“心灵树洞”创意写作打开心扉,孩子们匿名书写烦恼投入“树洞”,在实践团成员温暖正向的引导与群体共鸣中,学习倾诉与理解,建立对心理问题的正常化认知。“梦想小翅膀”之旅引导孩子们画出心仪角色并分享其特质,将对角色的喜爱转化为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期待;“我的超能力盾牌”绘画工坊则让孩子们用画笔具象化自身优点,构筑起应对负面情绪的心理“防御盾”;而“寻宝大冒险”则在大自然探索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图为“心灵树洞”课堂,在孩子们认真写下近期烦恼与愿望后,小老师们在卡纸正面或反面的回答。
图为“我的超能力盾牌”课堂,一个小男孩制作的盾牌为”为了共产党而奋斗“。
17日至18日的课程深化团队协作与情绪管理主题。“纸牌卡叠叠高”游戏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搭建与倒塌中,亲身体验“互相配合”、“不指责同伴”、“一起想办法”的重要性,抗挫力与沟通技巧在游戏中自然提升。“我们都是小老师”角色扮演环节,孩子们化身“小老师”,在模拟的社交场景中练习用积极语言回应可能的嘲笑或负面评价,学习自我保护。“情绪小特工大冒险”课程借助《头脑特工队》的生动形象,引导孩子们认识、接纳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亲手制作的“情绪书签”成为日常调节的小助手。“小小吉尼斯挑战赛”则通过设置个人挑战目标(如颠球)和实时更新的“记录墙”,有效激发孩子们挑战自我的勇气,在刷新个人最佳成绩的成就感中强化“我能行”的自信心。
图为孩子们在“纸牌叠叠高”课堂,团队合作搭建游戏中,孩子们共同努力堆起“高塔”。
图为孩子们在“情绪小特工大冒险”课堂,其中一组同学展示”开心“这一情绪。
图为“小小吉尼斯挑战赛”课堂,同学挑战一分钟颠球,小老师们负责计数。
生命教育润心田,自信协作共飞扬
19日至20日,课程升华至生命价值与团队凝聚层面。“三生教育之生命教育——探寻生命的奇妙密码”课堂,通过生动科普视频与艺术创作结合,引领孩子们踏上生命起源的神奇之旅。孩子们绘制心中的生命代表,共同粘贴成生机勃勃的“生命树”,深刻领悟“生命是最宝贵财富”与“生命是爱的延续”的真谛,厚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爱。
图为“三生教育之生命教育——探寻生命的奇妙密码”课堂,孩子们绘制、裁剪、粘贴成“生命树”。
20日上午的“自信小勇士:‘优点’传传传”课堂,通过音乐传递玩偶与“优点互赞”的趣味形式,搭建起自信成长的桥梁。孩子们不仅勇敢说出自身闪光点,更用心发现并真诚赞美同伴的美好品质,在积极反馈的暖流中体验被“看见”的力量,积蓄自信的底气。
图为“自信小勇士:‘优点’传传传”课堂,孩子们在紧张与欢笑中传递玩偶并分享优点。
20日下午,“团队大作战”为本次心理健康系列课程画上圆满句号。“你画我猜”、“萝卜蹲”、“正话反说”三个精心设计的团队竞技游戏,将课堂化作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紧密协作、互相提醒、为共同目标拼搏的过程中,团队精神悄然凝聚,同窗情谊迅速升温。实践团成员杨静思在总结中动情表示:“游戏是打开心扉的钥匙。孩子们在合作中自然学会了信任、沟通与支持,这正是我们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青春力量筑基层,服务新途助成长
广东财经大学红脉兴村实践团为期7天的“阳光成长计划”,是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地方、赋能城镇教育的生动实践。从前期精准调研到五日沉浸式课程,实践团始终紧扣少儿心理健康发展核心需求,将深刻的生命教育、自信培养、情绪管理、抗逆力提升及团队协作理念,创新融入寓教于乐的活动设计。
图为红脉新村实践团成员与惠阳区淡水街道团工委、妇联代表及参加课程的同学合照。
项目不仅为惠阳淡水的孩子们播撒下心灵健康与全面发展的种子,更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少儿心理志愿服务模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红脉兴村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智慧与热忱,在关爱儿童心理健康、助力少儿实现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撰文 | 彭梦紫
图片 | 李依璇 钟馨仪
一审 | 杨敏怡 杨静思
二审 | 董艳 汪雨亭 张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梦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