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胡卓祎 陈诗涵)在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坐落着全国第二大易迁安置区“香菇小镇”。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与战略支点建设的关键节点,十堰肩负重任。湖北医药学院“雏鹰计划”社会实践队 16 名师生奔赴此地的青龙泉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践,将“支点建设”蓝图转化为浸润童心的行动。
以思想铸魂,夯实青春根基
当思政课上队员讲解“三大精神”时,十堰人“守护”的血脉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农耕时代巡渠护源、以和护水的“守水人”,到新冠疫情中寒夜值守卡口、守护万家灯火的“守夜人”,责任在变,精神永恒。团队成员向学生阐释:无论是确保“一泓清水北上”的坚韧,还是践行“生命至上”的抗疫信念,那份对家园的责任、对生命的敬畏、对信仰的忠诚始终如一。守水人的脚步与守夜人的灯光,在时空长河中交织,共同诠释着平凡坚守即是英雄的真谛——这无声的守护,正是“三大精神”最深厚的根基。
以医学赤忱,筑牢治理根基
针对社区留守儿童集中、看护难问题,“雏鹰计划”化身“健康守护站”。急救课上,让孩子们了解守护家人邻里的海姆立克法;心理课堂则如春风化雨,“情绪温度计”的小游戏让沉默的孩子终于展露笑颜,“烦恼盒子”里那些承载着孤独或困惑的小纸条,都得到了队员们一对一的温暖回应与疏导——这些点滴行动,正是“加大特殊困难青少年关爱帮扶”要求最具体、最温暖的实践落地。
信仰培育润物无声:《万疆》舞蹈传递家国情;话剧课让红色故事变童言童语;美工课的护水承诺卡熠熠生辉;《虫儿飞》《萱草花》在音符中滋养心灵亲情。AI课的照片帮孩子们“成为”他们梦想的职业,时光胶囊里封存着“造火箭”“当医生”的愿景,心愿树上的卡片如星火,照亮易迁儿童未来的憧憬之路。
振翅未来,薪火相传
十四天的青龙泉实践,“雏鹰计划”成为服务支点建设的生动切片:家国教育可感,守水护水可触,服务治理暖心。“雏鹰”的振翅,是孩子们与城市、国家战略的精神联结。湖北医药学院“雏鹰计划”社会实践队将继续以医学仁心守护生命与水源,让更多孩子在支点建设的沃土上,成长为支撑十堰、湖北“建成支点”的坚实力量。
撰文 | 胡卓祎 陈诗涵
图片 | 农姚 陈立志
审核 | 肖博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郭思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