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赴泉州正骨医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19: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逵周   阅读 8.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青春志愿暖杏林 解码千年正骨魂

南航学子深入泉州正骨医院实践探寻中医药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战略号召,躬身践行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7月8日至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古道丝路·青力青为”社会实践团队一行8人,在辅导员余珂欣的带领下,跨越千里,奔赴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开展了为期一周深度沉浸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来自非医学专业的工科院校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和独特的视角,聚焦基层医疗服务优化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在闽南大地上书写了别样的青春篇章。

躬身实践:红马甲下的青春温度

7月8日,南航“丝路古道 青力青为”团队队员陆续抵达泉州市正骨医院,在短暂的休整后,实践于7月9日清晨正式启动,并在7月10日持续深入。连续三天的上午,队员们身着醒目的红色志愿马甲,准时出现在药房、门诊导诊台、自助服务区、候诊大厅等关键服务岗位,化身“导医小助手”、“秩序维护员”和“暖心咨询员”。

在药房窗口,队员们引导患者有序排队,耐心解释取药流程,有效缓解了高峰期窗口的拥堵压力。他们细心观察中药饮片的抓取与包装流程,对中医药的严谨与细致有了直观感受。

门诊大厅内,面对络绎不绝、尤其是部分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患者,队员们主动上前,用清晰的指引和温和的言语,帮助他们完成挂号、缴费、打印报告等操作。一声声“阿公阿嬷”的亲切称呼,一次次搀扶引路的温暖举动,成为连接医患的润滑剂。

在CT、MRI等检查区域外,队员们协助维持排队秩序,安抚焦急等待的患者情绪,保障了就医环境的和谐高效。

图一 志愿者协助患者取号 李明健摄 图二 志愿者为患者指路高渊摄

图三 志愿者帮助患者租借轮椅 高渊摄 图四 志愿者协助患者排队就诊 高渊摄

7月9日与10日下午,团队投入到紧张而实用的急救技能培训中。在医院专业医护人员的系统指导下,队员们全面学习了多项关键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CPR)与人工呼吸:从评估环境、判断意识、呼救,到掌握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深度、频率以及规范的人工呼吸方法,队员们反复在模拟人上练习,力求动作标准、有效。

创伤救护技能:重点学习了针对不同部位和伤情的包扎技术(如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八字包扎等)以及有效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止血等)。

这场培训不仅是一堂提升应急能力的“必修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让队员们切实掌握了守护生命的初步技能,深刻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的医学真谛,为今后服务社会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图五 志愿者学习心肺复苏(CPR)与人工呼吸知识并实操 李明健摄

图六 急诊医生为志愿者教授包扎知识 高渊摄 图七 志愿者尝试使用止血带 李明健摄

溯源问道:探寻“武”与“医”的千年纽带

实践不止于服务。7月11日,团队将目光投向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精心布置的院史馆里,一段尘封的历史被徐徐揭开。队员们了解到,泉州正骨医院并非凭空而起,其根基深深扎在南少林武术的沃土之中。医院创始人、著名骨伤科专家廖尚武先生,本身就是南少林武术传人。他将武术搏击中总结提炼的跌打正骨技法(如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正骨八法”),与博大精深的中医骨伤理论(如气血、经络、脏腑学说)以及传统中药验方完美融合,历经数代人的实践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体系完整、疗效卓著的“泉州正骨流派”,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八 志愿者参观正骨文化馆合影 医院工作人员摄

理论需与实践结合。带着对“泉州正骨流派”的好奇,团队走进正骨科诊室,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临床观摩。他们屏息凝神,近距离观察资深医生为一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并打石膏固定的全过程。医生手法娴熟,力道精准,刚柔相济,在看似轻柔的牵引、旋转中,错位的骨骼被巧妙复位。队员们惊叹于手法之精妙,更直观领悟了中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治疗哲学——这不仅是医术,更是蕴含东方智慧的“医道”。

图三 志愿者于正骨科学习如何打石膏 李明健,高渊

文化之根,需要更深的探寻。7月12日,团队怀揣着对南少林与正骨技艺渊源的浓厚兴趣,前往泉州少林寺进行田野调查。队员们热烈讨论:珍贵的非遗技艺不能仅存于故纸堆或博物馆,更需要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

图四:实践团队于少林寺前合影 少林寺工作人员摄

知行合一:双赢格局下的青春答卷

为期一周的沉浸式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服务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之旅和思想升华之旅。

南航学子们以实际行动缓解了医院部分岗位的人力压力,为患者带去了便捷与温暖,他们的热情服务和严谨态度得到了院方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与一线医护人员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医务工作者的辛劳付出与仁爱之心,深刻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精神,体悟到融入基层、服务人民背后的深厚家国情怀。

团队系统挖掘和梳理了“泉州正骨流派”与南少林武术的源流关系,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院史、图谱)和人物访谈,丰富了这一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阐释。他们以“局外人”的跨学科视角,提出了利用数字化、新媒体等现代手段助力非遗活态传承的初步构想,为传统医学的当代发展注入了青春智慧。

队员们走出校园“象牙塔”,直面真实的社会需求和复杂的文化议题。在服务中提升了沟通协调、应急处理能力;在文化探索中锻炼了调查研究、批判性思维;在团队协作中深化了友谊,磨砺了意志。尤其对于工科生而言,这次实践是一次宝贵的“人文补课”,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工程思维也能为文化传承赋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古道丝路·青力青为”社会实践团队此行,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基层、传承文化的生动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服务温暖人心,用智慧探索传统,在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正骨医院这片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杏林园地,交出了一份服务社会与自我成长双赢的精彩答卷。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力量,可以跨越学科的边界,在守护人民健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中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古道丝路社会实践团队

文案:农隽翔 范禹熙

摄影:李明健 高渊

日期:7月10号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9987248192

邮箱:k19987248192@outlook.com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逵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