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寻源溯流·青春助航”实践队在泰安市北王庄村开展调研活动第三天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2 12: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锦程 于轹文   阅读 54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杨锦程)7月21日,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寻源溯流·青春助航”实践队在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北王庄村围绕“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主题开展第三天调研。北王庄村地处泰莱平原腹地,毗邻汶河,2017年入选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首批示范村,2021年挂牌“泰安市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形成“旗袍技艺+岱宗传拓+农耕研学”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图为北王庄村研学活动掠影

实践队成员们首先来到了北王庄村的研学实践基地。在这里,队员们分别前往马大嫂豆腐坊和徐家煎饼铺等非遗工坊,深入了解当地的特色非遗项目。队员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也对北王庄村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实践队成员董志体验石磨

随后,实践队前往乡愁记忆馆参观。馆内陈列着村民们自发捐赠的犁、耙、风箱、织布机、轱辘以及播种、收割等农具,这些老物件静静地诉说着旧时农耕文化的魅力,呈现出北王庄村悠久的历史底蕴。实践队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先辈们辛勤耕耘的生活场景。这些老物件不仅是农耕文化的见证,更是北王庄村乡村振兴的重要文化资源。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村民自发捐赠于乡村记忆馆的老物件 

白墙黛瓦景宜人,村强民和逐笑颜。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齐鲁大地,北王庄村乘着这股风势,继续攀升,让人们知道汶水边有个美丽的村庄。实践队成员表示,一天的经历让他们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看到了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北王庄村通过非遗传承和研学活动,不仅保护了传统文化,还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赢,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为乡村记忆馆前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轹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