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李书涵,李泽伟) 菏泽市作为“武术之乡”,在中华武术文化传承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为深入学习武术文化,助力技艺传承,2025年7月5日,西北工业大学精武传文展翱翔,铸魂聚义显共强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前往菏泽市武术运动协会和菏泽市洪拳协会进行学习调研。
7月5日早上6时30分,菏泽市牡丹区的广场上早已熙熙攘攘,菏泽市武术运动协会秘书长胡世广老师带领实践队观摩了众多武术名家的技艺演示。绳镖破空阵阵呼啸,刀枪碰撞铿锵作响,实践队队员们一次又一次被大师们的一招一式所震撼。在大师们的感染下,队员们也拿起兵器,向大师们学习相关的动作技法。
▲图为实践队员在武术大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
之后实践队队员请教了梅花拳大师们。其中梅花拳传人刘保印强调,梅花拳招式朴实无华,但注重实用效果,攻防意识较强。同时实践队队员还采访了八旬梅花拳大师耿伦元。耿伦元老师在曹州武校任教28年,面对当下武术的传承,耿伦元老师提倡各高校开展武术相关的课程,真正让武术进校园。让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武术文化在进校园并落实其传承的局限性。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耿伦元老师
随着太阳多了些炙热,市民们的晨练也接近尾声,广场上还有两位正在练习推手的大师靳天鹏和张冬明,实践队队员与两位老师围绕武术的学习以及武术传承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展开交流。队员们深刻了解武术的传承虽然从老一辈以家传为主到现如今公开教学,但年轻一代因为学业压力以及丰富的娱乐活动,练拳刻苦度逐渐下降,学习的人也在变少,传承也面临断层风险。
▲图为两位太极大师推手
尔后实践队再次与胡世广老师在菏泽市体育运动学校会合。胡世广老师为实践队队员深入讲解了不同拳种文化的历史发展。同时胡世广老师具体分析了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中的挑战,以及武术文化发展对于经济、文化的积极意义。胡世广老师还给实践队队员展示了他整理的梅花拳,查拳,洪拳的相关资料,也让实践队队员翻阅了他所编写的《亮丽的菏泽名片——菏泽“一都四乡”文化》,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发展。
▲图为实践队与菏泽市武术运动协会合照
下午,实践队抵达菏泽市洪拳协会,菏泽市洪拳协会秘书长李建为实践队队员讲述了洪拳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以及传承过程。李建老师还为实践队队员讲述了赵登禹抗日的英雄故事。在十条门规的约束下,让练习洪拳的师徒始终与政府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打黑除恶时期也未曾出现一位洪拳的弟子。并且菏泽市洪拳协会还在积极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今年菏泽市洪拳协会举办菏泽第十届海峡两岸传统武术文化交流大赛,吸引台湾青年到祖国大陆参观,每年参赛运动员超两千人,以武会友,共述深情。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菏泽市洪拳协会学习交流
最后实践队队员观看了菏泽市洪拳协会小朋友的武术表演,师傅为小朋友穿上衣服,手足间是爱的呵护,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小朋友表演落落大方,拳打脚踢间流露出对武术的执着,动作行云流水彰显着武术的速度与爆发力。拍手叫绝之时更是武术火种的播撒,武术的未来在哪里?在青年,更在这些年幼的小朋友的身后。
▲图为师傅为小朋友穿衣
短短一天的菏泽之行,从清晨广场的龙腾虎跃到孩童的稚嫩呼喝,让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触摸到“武术之乡”跳动的文化脉搏。传统武术的生机,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尊重、参与、传承。青年更将成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实践者、传播者,通过实地走访、媒体宣传、讲述武术故事,传承中华文化。让凝聚着先辈智慧的拳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图文:精武传文展翱翔,铸魂聚义显共强社会实践队
一审:程姣姣,杨默衍
二审:张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书涵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