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王思月 杜研)为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号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近日,吉首大学美术学院“艺韵乡梦”社会实践团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坪镇洞坎河村,开展为期10日的普通话推广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趣味教学、入户走访、文化互动等形式,为当地村民搭建起沟通桥梁,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暖心纽带”。
图为团队合照
洞坎河村作为湘西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村民日常多使用方言交流,在外出务工、子女教育等方面常因语言隔阂遇到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结合美术专业特色,设计了“图文结合学发音”“方言转译小课堂”等生动课程,邀请村里的中小学生担任“小小助教”,带动长辈一起学习,通过“调研+互动+帮扶”的模式,精准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组织学生开展支教学生回答问题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走村入户,与村民、村干部、乡村教师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方言使用习惯、普通话普及程度及学习需求,记录下老年人“不敢说”、青壮年“说不清”、儿童“学不牢”等实际问题,并形成针对性调研报告。“以前去镇上买东西,说方言人家偶尔听不懂,现在跟着同学们学了几句,感觉方便多了!”村民对着实践团反馈到,脸上露出笑容。调研过程中,团队还深入了解村民在语言使用中的实际需求,记录下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特点,为后续编写更具针对性的推广材料积累了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发放宣传手册
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进行调研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发挥专业所长,与村里的小朋友共同绘制了彩色手掌画作,寓意大手牵小手,将语言推广与乡村新鲜血液牵手行动,让普通话学习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图为团队成员绘制彩色手掌画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既为乡村群众送去了实用的语言技能,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队员们将专业所学与乡村需求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未来,将持续推进普通话推广与艺术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助力湘西乡村在语言相通中实现更好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