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舞步踏祥云,指尖传承续新篇 | 长安大学赴云南迪庆“推普云岭行,青春话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顺利进行(二)

发布时间:2025-07-22 01: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厉雨晴 王彦哲 陈吴玥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号召,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旅发展,促使广大青年投身社会实践,2025年7月15日至7月16日,长安大学赴云南迪庆“推普云岭行,青春话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白地村,在走访与体验中深入了解当地传统东巴文化的发展状况与实践前景。

舞步飞旋,踏歌而行

实践队员们来到白地村七星伴月广场,村民们身着传统民族服饰,个个喜气洋洋。队员们被舞蹈动作所感染,也加入其中。舞步时而轻快飞旋,时而小步驱行。律动和谐,呼吸得体,既可神色威严、粗犷豪放又可敏捷劲疾,潇洒飘逸。亦可典雅大方,含蓄细腻。疾动中戛然而止,健舞中时现柔婉,传承千年的舞姿充满了原始生命的活力,仿佛让人置身于远古的自然乐园。

舞蹈之余,实践队员们对广场村民进行访谈,村民们热情讲解了东巴舞的相关文化,这为实践队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提供新思想、新路径。

图为舞蹈现场纸寿千年,烟火人间

从选材到熬煮到制纸,实践队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和树昆老师体验东巴纸的制作过程。据非遗传承人和树昆老师所说,东巴纸的原材料荛花天然抗虫蛀蚀,纸张厚实、纤维粗韧,可双面书写,耐磨耐折,在自然条件下可保存近千年不腐,故有“纸寿千年”之说。

队员们以直播形式展示东巴纸的制作过程,直播间氛围活跃,观众反响强烈,为纳西非遗走出白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为队员体验造纸东巴圣地,仙人遗田

实践队员参观白水台风景区,感受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成果。白水台,位于哈巴雪山山麓,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是东巴文化的发源地,被称为“仙人遗田”。每年的农历二月八,纳西族民众都会带上食材及祭祀物品聚集在白水台,举行盛大的祭“署”仪式,请求来年风调雨顺。

图为队员在白水台采访纳西一韵,共谱新篇

参观结束,同学们踏入东巴文化体验馆,据体验馆工作人员所说,馆中大部分文创基本都出于非遗传承人和树昆老师之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关于东巴鼓、东巴画、东巴纸、东巴舞等的前世与今生。他用最朴素的方式演绎着“传承”的深意——不是把文化锁进博物馆的橱窗,而是让它流淌在人们的心中、跃动在欢快的舞步里、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就像白水台千年涌动的清泉,东巴文化也在这样的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图为队员在参观体验馆

展望未来,三坝纳西族乡希望着力挖掘东巴文化等民族特色资源,将其与白水台等自然景观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以普为媒、文化赋能”的特色路径。让深藏山中的东巴文化得以“走出去”,被更多人了解;民族文化又通过旅游转化为经济效益,切实助力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图为白水台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厉雨晴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