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商大学学子桃源探寻“三茶统筹”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7-22 00: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伟吉 于川强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11日至17日,湖南工商大学“茶乡智行团”在计算机学院陈涛老师带领下,深入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青年实践团队紧扣“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三茶统筹”)的核心主题,聚焦乡村振兴前沿阵地,通过深度走访、亲身体验与专业观察,系统探寻了这个“湖南省茶叶十强乡镇”如何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文化铸魂,驱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团队紧扣“三茶统筹”这一推动茶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聚焦乡村振兴前沿阵地。在松阳坪村村支书陈一球的引导下,探寻之旅始于对千年茶脉的文化溯源。团队成员走进村茶俗博物馆,泛黄的史料与斑驳的古法制茶器具,无声诉说着当地跨越1700余年的种茶史。从西晋古法到近代木制揉茶机,再到现代电动设备,深刻的技术变革轨迹令学子们驻足深思。“桃源茶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深厚的文化基因,”队员欧阳啸天在观察湘黔古道茶叶贸易史料后表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字技术激活这份文化遗产,是我们探寻‘三茶统筹’的重要课题。”团队系统收集了关于茶史、茶俗及传统工艺的一手资料,为文化传承的现代转化积累素材。

图为实践队员翻看茶文化宣传册

走出历史的回响,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现实图景生动呈现。在核心茶园区,一台高效采茶机正在作业,金属臂膀在翠绿茶垄间规律摆动。松阳坪村党支部书记陈一球介绍,机械化采摘彻底变革了大宗茶生产,效率数十倍于人工,有效破解了采茶季“用工荒”难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前采茶季全村老小齐上阵还人力抓襟见肘,现在两台机器就能完成八成工作量,”一位茶农补充道。

在现代化茶叶加工厂内,队员们实地观摩了从鲜叶智能萎凋到成品自动包装的全流程生产线。陈一球详细讲解了自动化设备的协同运作和严格的有机认证标准(茶园全面施用有机肥),并强调:“除顶级明前茶(清明节前采摘的珍贵茶叶)坚守手工采摘外,大宗茶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团队重点关注了标准化加工环节,见证了大宗绿茶经标准化加工后直供大型饮品企业进行深加工并畅销全国的案例,切身感受到科技对产业链效率和附加值的强力提升。

图为茶农使用采茶机在茶园作业

为深刻理解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队员们戴上斗笠,躬身茶垄,在茶农指导下亲手实践“一芽一叶”的手工采摘标准。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指尖在茶丛中仔细挑选符合要求的嫩芽。“指尖的触感让我真切体会到茶农的辛劳和对品质的极致坚守,”队员彭晓娇在体验后感叹。这场“田间课堂”使青年学子认识到:机械化为产业筑基扩规模,而传统匠心则是高端茶不可替代的灵魂,二者在“三茶统筹”理念下实现了有机融合。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手工采茶

松阳坪村的振兴密码,更在于构建了深度融合的创新产业生态。陈一球向团队重点剖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模式。该模式以4120亩生态有机茶园为根基,通过系统提升品质、打造区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全村726户茶农深度参与、持续增收(亩均毛收入约4000元切实鼓起了茶农的钱袋子),稳固了产销链。产业红利惠及脱贫户(产业分红)与茶企(政策扶持),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深挖“千年茶乡”文化底蕴,以“茶旅融合”开辟新赛道成为关键一招。依托生态茶园,村庄开发了茶园骑行、采茶制茶沉浸式体验项目,配套建设茶文化博物馆与精品民宿。颇具创意的是,当地将乡村篮球赛包装为“茶BA”,巧妙融合体育活力与茶元素,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配合电商渠道拓展,“茶叶+旅游+体育”的特色融合模式,显著促进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助力松阳坪村荣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等称号。

图为“茶BA”篮球赛现场

七天的深入调研,智行团足迹遍布茶园、智能车间、文化场馆与文旅项目,累计访谈村干部、茶农、村民、企业代表23人次。在最后一天的座谈会上,陈涛老师将一沓调研笔记交给陈一球村支书:“这些不仅是记录,更是校地共谋发展的起点。”青年学子们通过亲身经历,深刻体悟到:“三茶统筹”非简单叠加,而是文化铸魂、科技赋能、产业夯基的深度融合,是驱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团队也注意到,如何更系统、生动地实现千年茶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是未来深化的重要方向。

目前,团队深度梳理调研材料,致力于形成高质量报告与政策建议。报告将聚焦松阳坪经验,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工商智慧”方案。初步构想包括:探索构建“数字茶谱”平台,整合松阳坪千年茶史、传统工艺、非遗传承人影像等资源,运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茶旅融合”产品设计,精准匹配游客需求,提升“茶BA”等特色IP的传播效能。这些方案旨在为茶文化注入时代活力,为产业升级插上数字翅膀,为桃源县及更广泛区域的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深入桃源的实践,是湖南工商大学发挥经管、计算机等学科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校地合作的务实之举。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野,以专业洞察现实,不仅亲历了“三茶统筹”在基层的生动演绎,更将把田野调研的“源头活水”转化为赋能产业发展的“工商方案”。(撰稿:于川强  图片:张暄 李伟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伟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