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童心推普亮乡音,言路新窗启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22 12: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艺村 蒙梦诗 谭贤博 蒙家康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吴艺村 蒙梦诗 谭贤博 蒙家康)‘小公鸡’的‘公’,声母是g,不是k哦——”近日,黄桑明先学校的教室里传来阵阵清脆的互动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云岫童行”实践团在这里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课程,20余名乡村孩子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游戏、朗诵、情景对话等方式,感受标准语的魅力,此次活动为暑期生活添上了一抹“语言成长”的亮色。

此次推普课程是乡村夏令营的特色活动之一,旨在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政策,助力乡村孩子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拓宽沟通视野。课程打破传统语言教学的枯燥模式,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志愿者老师先以绥宁话等级考试”开场,先让孩子们从自己熟悉的家乡话说起,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让孩子们意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不少孩子起初带着些许羞涩,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渐渐放下拘谨能够勇敢表达


课堂上,文字接龙”等趣味环节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在“绕口令”环节,当屏幕上出现“四是四”“六十六”等绕口令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读了起来,志愿者老师顺势纠正平翘舌发音细节,并用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咬字清晰”的重要性。来自三年级的小(化名)平时习惯用方言交流,课程中她主动举手朗读《扁担长》,虽然个别字音仍带乡音,但在老师逐字指导后,第二次朗读时明显流畅了许多,赢得了小伙伴们的掌声。

“乡村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较少,普通话基础薄弱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自信和未来发展。”课程志愿者老师介绍,课程特意选取贴近乡村生活的素材——比如描述田间作物、家乡风景的短句,让孩子们在熟悉的语境中练习,“我们不追求‘消灭方言’,而是希望他们既能守护乡音里的文化记忆,也能掌握通用语言这把‘沟通钥匙’。”



课程尾声的“小小故事家”环节里,孩子们用刚学的普通话讲述自己的乡村见闻:“我家的老黄牛会跟着奶奶的呼唤回家”“夏夜的星空有好多星星,像萤火虫的灯”……稚嫩的声音里,既有乡音的余韵,更有清晰表达的自信。家长王女士在窗外看着这一幕,笑着说:“孩子以前不怎么喜欢说话,现在好多了,这堂课上得值。

本次乡村夏令营将持续开展系列推普活动,包括“普通话+绘本阅读”“校园用语规范小标兵”等,通过常态化引导,让普通话融入孩子们的日常交流。正如夏令营负责人所说:“语言是桥梁,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让乡村孩子‘丢掉什么’,而是帮他们‘打开更多’——打开与外界对话的窗口,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蒙家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