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科普进乡村,青春守护乡土情

发布时间:2025-07-22 18: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奚俊梅 蒙柳如   阅读 3.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奚俊梅 蒙柳如)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食品安全隐患悄然滋生。7月22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智联陆永”数字乡村赋能实践团队深入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陆永村,开展 “食安科普入农家,健康生活伴童行”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普及活动,为村民的餐桌安全筑牢防线,为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播下种子,运用青年智慧为村民送去使用的知识和暖心的服务。

入户细排查,守护“舌尖”安全线

实践团成员分组走进老乡家中,耐心询问日常食品存储习惯,细致检查厨房角落与储物柜。“阿姨,这瓶耗油开封后常温存放容易滋生细菌,最好冷藏保存。”实践团成员一边讲解耗油、豆瓣酱等调味品因富含蛋白质易变质而需冷藏的科学道理,一边帮助村民将相关物品妥善放入冰箱。针对高温天气食材易腐坏的特点,实践团成员结合村民家中条件,提出干货密封防潮、生熟分开、剩菜及时冷藏等实用建议,并现场协助清理过期食品,将食安风险消弭于细微之处。

在老乡家排查过期物品现场照

童趣学洗手,健康习惯“手”护成长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为增强小朋友预防疾病的意识,实践团队成员深入社区,开展七步洗手法教学活动。照片中,团队成员正耐心地指导小朋友规范洗手。通过手把手教学,小朋友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七步洗手法能有效清除手部细菌,预防病从口入。此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健康防护的种子,助力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步洗手法教学

分类新课堂,环保理念植心田

实践团队将目光投向乡村生态环境的长远守护。实践团成员运用宣传册和生活中的塑料瓶,向孩子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放蓝色的桶,用完的电池有毒要进红桶……”通过简单有趣的互动讲解,孩子们迅速掌握了区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的基本方法。垃圾分类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播撒,孩子们明白了小小举动对绿水青山的深远意义。

垃圾分类手册讲解

“学生们讲得清楚,做得实在!特别是蚝油要放冰箱,我们一直以为调料放灶台边方便,原来错了很久。”村民覃大姐感慨道。当青春智慧与乡土需求相遇,知识便拥有了改变生活的力量。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学子以脚步丈量责任,用“以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的理念为陆永村注入食安守护的“保鲜剂”,更在孩子们心中根植下卫生与环保的文明基因。这场夏日实践彰显了当代青年用所学服务社会、反哺乡土的担当情怀——守护乡土安康,青春步履铿锵。

撰文:奚俊梅 蒙柳如

图片:罗超明、邱冰倩

审核:李林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蒙柳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