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何梓航 郑润锋 丘旭日)2025年7月10日,非遗童绘突击队走进河源理工学校,在缪展辉老师的版画工作室内,木屑在阳光下飞舞,刻刀游走的沙沙声如同文化传承的密语。作为省级美育工作坊带头人,他带领工作室深耕木刻版画,辐射河源五县二区,仅上一学年就吸引近千名学子执刀向木,让木刻版画这项古老技艺在校园重焕生机。
对话缪展辉老师,非遗童绘队深入了解了河源当地对于木刻版画、小版画、藏书票等非遗技艺课程、培训的开展情况、参与积极度。同时,得知了河源对非遗技艺的重视程度和宣传、推广方式。下面,让我们跟随非遗童绘的脚步,一起见证缪展辉名师工作室如何将木刻版画非遗技艺转化为生动的美育课堂,并了解河源在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提升文化认同感方面的有效探索与积极成效。
图为缪展辉老师与非遗童绘团队的合影(通讯员 郑润锋 摄)
深耕特色,普惠学子
通过与缪展辉老师的交流得知,缪展辉名师工作室立足木刻版画、小版画、藏书票等特色美育课程,致力于传承世界非遗藏书票及河源地方文化。课程覆盖小学、初中、中职不同阶段,2024学年参与学生近1000人。这些承载文化基因的课程并非束之高阁,而是通过课后服务、学生社团和假期工作坊等形式落地生根。那把浸润松节油香气的刻刀,更随着省级劳动教育队的送教脚步,将非遗薪火播撒至其他学校和地区,确保美育触达更广。
图为缪展辉老师与队员们讲述版画创作的过程(通讯员 郑润锋 摄)
破局创新,多维联动
面对师资、资源等挑战,工作室采取校际合作共享资源、定期举行教师培训提升能力、优化课程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参赛获奖激励学生等创新策略。美育影响力在缪老师的带动下,更延伸至校园之外。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联动家长体验艺术,走进社区举办公开印制体验与非遗展示,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美育生态圈。
根植本土,声传四方
为增强课程吸引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缪展辉老师在进行版画创作的指导、培训时,巧妙融合客家建筑、忠信花灯、香火龙等河源非遗与地域元素。在推广方面,工作室采取线上、线下推广方式。线上通过各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作品、活动短视频及直播课;线下举办开放日、体验课,并联合市图书馆送教、携手市文化馆开设公益班。
匠艺育才,辉映非遗
访谈尾声,缪老师眼中闪烁着对艺术教育的热忱。他亲切地与我们分享了自己深耕版画艺术与美育领域的历程。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专业成长的见证,更是河源木刻版画非遗传承与创新美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图为缪展辉老师与队员们的讨论交流(通讯员 何梓航 摄)
图为缪展辉老师的版画作品集(通讯员 郑润锋 摄)
一刀一刻,印出万千世界;一心一意,守护美育初心;刀痕流转,印刻文化基因;墨香致远,滋养代代心灵。缪展辉名师工作室正以木刻为桥,连接传统与现代,贯通课堂与生活,为河源非遗传承注入永恒活力,为美育星河点亮不熄星光。
步履未歇,匠心永恒,河源美育的画卷,仍在刀笔间精彩延续,缪展辉老师与他的团队,正以这把传承之刀,在河源大地上刻写着新时代美育的生动答卷。非遗童绘团队将继续深耕于探索非遗文化,致力于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新路径。
撰稿 | 何梓航
摄影 | 郑润锋 何梓航
审核 | 郑润锋 丘旭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