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讯(通讯员 罗嵘 李奥 周馨)2025年7月22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赴邵阳绥宁基层服务践行团,在邵阳市绥宁县双元学校创新开展“传统游戏与吉祥图案”主题文化课。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创意实践,深化儿童对民俗文化的认知,赋能乡土美育传承。
图为践行团成员讲解传统游戏类型
课堂伊始,传统游戏纪录片瞬间聚焦全场目光。视频中翻花绳、拍手歌等民俗活动,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实践环节,践行团成员罗嵘以“面条”“牛眼”等经典造型为切入点,逐步拆解翻花绳技法。随后的分组竞技将气氛推向高潮:各组成员默契协作,指尖翻飞间精准呈现指定造型,协作精神与手脑协调能力同步提升,第二组凭借流畅衔接与高完成度摘得优胜。
图为践行团成员展示翻花绳“牛眼”造型技法
“你拍一,我拍一,翻花绳呀真有趣!”传统拍手歌在儿童创意中焕发新生。践行团成员以经典民谣为范本,引导学生融合课堂元素集体创作。孩子们将吉祥图案知识注入歌词:“你拍二,我拍二,锦鲤吐福好运到!”登台演绎时,清脆童声伴着律动掌声,自信诠释对文化的理解。随后的纹样展示中,“福”字承载的祈福愿景、祥云象征的天地和谐、鱼纹隐喻的富足期盼,为创作奠定根基。
图为孩子展示翻花绳的造型
知识内化于指尖,节日主题创作火热展开。孩子们择取春节、端午等传统节庆,巧妙化用吉祥符号。展示环节,孩子们自豪地解析纹样寓意,教室化作微型民俗画廊。当被问及创作心得时,一名学生举起画作:“我想让鲤鱼带着福气游进奶奶家!”
图为学生创作融入吉祥图案的节日绘画作品
本次课程通过翻绳竞技培育协作力、童谣创编激发表达欲、纹样绘制提升审美力,实现文化传承三维渗透。践行团成员罗嵘在总结中强调:“当孩子们用花绳编出中国结,用画笔描摹‘山河瑞兽’时,文化认同的种子便已种下。”这场融合智趣与美育的传统文化课,正是一师学子以创新教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