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四号实验楼206会议室,“水韵丝路・豫见非遗”中外青年实践团队举办汴绣丝路行:中外青年“一带一路”宣传片创作指导会。团队特邀中央广播电视台红色纪录片导演高海洲莅临指导,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胡倩、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世佳出席。会议旨在通过实战案例教学与现场答疑解惑相结合的形式,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可落地、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图一 “汴绣丝路行”宣传片创作指导会开场
会议伊始,胡书记在致辞中指出:“非遗传播需要高导演这样的专业‘望远镜’,也需要青年用‘显微镜’发现中外文化的共鸣点。”她进一步强调,唯有如此,才能让汴绣在新时代的传播中既保持文化根脉,又绽放时代活力。随后,团队负责人王凯结合汴绣行业传统技艺影像记录碎片化、海外传播文化折扣等现实痛点,向导演阐述团队用国际镜头语言活化汴绣技艺的实践初心。
图二 胡倩书记、王世佳书记为会议致辞
图三 团队负责人王凯进行实践内容汇报
在审阅团队宣传片脚本后,高导演结合其拍摄《档案中的焦裕禄》的实战经验,提出具有专业指导性的建议。他着重强调大学生们需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富有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在互动环节,团队成员Alisa向导演请教汴绣海外推广相关问题,他提出“生活化传播”思路,建议以留学生佩戴汴绣饰品等微场景切入,以小见大构建海外推广矩阵。
图四 团队成员俄罗斯籍留学生Alisa请教问题
图五 高海洲导演为队员们答疑解惑
图六 “汴绣丝路行”宣传片创作指导会合影 会议渐入尾声,王书记寄语:“希望大家以此次指导为契机,将导演分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巧融入汴绣宣传工作中,用年轻人的视角和多元化的方式宣传中原文化。”此次指导会不仅有助于团队构建体系化、实操性强的宣传执行方案,更有助于为团队后期工作开展提供方向,搭建起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播对话的桥梁,助力汴绣以崭新姿态走向世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金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