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甘肃民勤!南航学子在腾格里沙漠办“AI诗会”

发布时间:2025-07-23 01: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孔天琪   阅读 3.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孔天琪)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社会实践团前往甘肃民勤腾格里沙漠,联合共青团民勤县委、民勤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以及民勤县种林公益发展中心,开展"智绘沙海、诗意绿洲"民勤县第一届AI沙漠诗会活动,创新采用“AI+诗歌”形式,以“科技+生态”融合为特色,歌颂了甘肃民勤从“沙进人退”困境到“绿进沙退”的奇迹转变。


高校学子聚民勤


民勤县团委书记张亚岚和民勤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尹昌业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十余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共16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中,尹昌业为民勤县“95后”治沙人、共青团十九大代表仲麟颁发“民勤文旅宣传官”聘书。

▲图为各个高校学子齐聚篝火旁

   田鼠大婶启幕 AI 沙漠诗会,高校学子以诗抒怀致民勤

民勤县当地著名农民诗人田鼠大婶作为特邀嘉宾用一首朴素的诗为第一届AI沙漠诗会拉开了序幕。田鼠大婶的诗稿写在田垄间,她的灵感来自沙漠的风、天上的云和民勤的人。田鼠大婶热情地说:“孩子们,你们来到民勤,实实在在的为民勤做事,让民勤的梭梭树长得更好,我的文字都显得苍白了。”诗会气氛愈加热烈,十余所高校学子以饱含情感的声音精彩演绎12篇AI创作诗篇,用抑扬顿挫的旋律向民勤这座英雄的城市传递赤子之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熙繁在《篝火与沙的私语》中唯美地歌颂:听见千万粒沙在合唱,唱青土湖返青的秘密,唱每粒汗珠,如何在沙丘上,种出春天的脚印。西南财经大学罗晓月的《梭梭礼赞》则结合经济学专业术语创新表达,将梭梭林喻为“绿色账本”,彰显青年用知识反哺生态的担当。中国民航大学刘煜祖通过《写在到达民勤之前》生动展现出民勤县如楔子一般扎进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重要地理位置。还有当地学生孙一然的诗句“告别的时候,如果不舍,那就带一支梭梭走吧,带一捧沙子走吧,带它去吹厦门的海风,看武汉盛开的樱花,看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深情道出民勤人民和志愿者们的深厚友谊。

▲图为田鼠大婶为诗会致辞

  微光成炬:AI 诗会彰显青年生态担当,传承民勤治沙魂这些AI创作的诗歌表达出大学生们对于民勤这篇土地和民勤人民的敬佩与热爱,也是青年一代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诗意诠释。这场位于腾格里沙漠的AI会不仅是对“勤朴坚韧、不畏艰辛、众志成城、久久为功”防沙治沙民勤精神的致敬,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守护生态的担当。“民勤的绿色奇迹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结果,而我们想证明,青春力量可以为其注入新活力。宛如田鼠大婶诗中“沙海里的萤火虫”。微光成炬,大学生的故事正和梭梭苗一起,在这片传奇的土地上生根蔓延点亮一片片绿色的星光,让治沙精神薪火相传。

▲图为多所学校学子共同朗诵诗歌

▲图为实践团罗建文老师朗诵诗歌

   实际行动释担当

▲图为实践团潘梦真同学正在摘瓜、运瓜

▲图为实践团罗建文老师、张廷柏同学正在撕地膜

▲图为实践团全体同学正在直播

据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绿脉筑梦社会实践团在腾格里沙漠里开展防沙治沙实践10余天,共维护梭梭树幼苗1.2万余棵,参与直播助农卖出5000余笔订单,并协助当地农民开展摘瓜、捡瓜藤、撕地膜等多项作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南航青年学子的担当。

撰文 | 孔天琪

图片 | 夏亲偎、张华旭、宿艺怀、汤瀚景

审核 | 罗建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丙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