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沃土育花生香: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奇果创科”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扎根鹿塘村,从田间劳作到产业调研书写乡村振兴青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22 19: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弘毅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陈枥鑫、吴显礼、黄弘毅) 当青春的脚步踏上乡间沃土,乡村振兴的故事便有了鲜活注脚。近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奇果创科”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河源市紫金县好义镇鹿塘村,开启三下乡征程。在环山抱水的秀美村落里,队员们俯身垄间收花生、挥汗晒场学技艺、探访油坊谋发展,以躬身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躬身垄亩:泥土芬芳里的劳动课堂

烈日当空,鹿塘村的田野翻涌着热浪。突击队员们挽起裤腿踏入花生地,在村民指导下开启“土中寻宝”实践课。俯身、抓秧、发力——一株株饱满的花生破土而出,泥土气息混着花生清香扑面而来。“力道要稳,根茎要齐!”村民的叮嘱中,队员们从生疏到熟练,指尖染上泥土的深褐,衣襟浸透汗水的盐霜。

▲图为队员们俯身拔花生(供图:王衍霖、郑嘉)

转战晒场,“打花生”的挑战接踵而至。队员们模仿村民动作,高举花生秧重击铁板。“嘭!嘭!”的敲击声此起彼伏,汗珠滚落间方才懂得“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孩子们带回去尝尝!”临别时村民硬塞来的两捆花生,承载着泥土温度的深情馈赠。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合照(供图:王衍霖、郑嘉)

产业探路:油坊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在作坊主王师傅的热情讲解与示范下,队员们展开了系统而严谨的调研。他们细致观察并记录了古法榨油的全过程:从王师傅凭经验利用竹筛精准剔除杂质的花生筛选,到土灶柴火焙炒时火候与香气变化的微妙把控;从巨大石碾在石槽中发出沉闷规律声响的碾磨环节,到最令人震撼的木楔压榨——队员们亲眼见证并同步记录了王师傅与助手挥动重锤,将木楔层层楔入榨槽时低沉的轰鸣与新鲜油脂汩汩流出的场景,测量并分析了其中蕴含的传统力学智慧。

▲图为团队成员与主人深度访谈(供图:王衍霖、郑嘉)

调研过程深入聚焦产业发展痛点。队员们围绕出油率(约30%)、单次压榨耗时(约4小时)、人工协作需求(3-4人)、柴火消耗量(约300斤/百斤花生)等核心生产数据,以及市场销路、利润空间等现实困境,与王师傅进行了详实沟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珍贵的田野数据。

▲图为花生油加工设备(供图:王衍霖、郑嘉)

当调研结束婉谢茶水时,作坊主人扛着整箱矿泉水追出巷口的举动,不仅让队员们感受到淳朴乡情,更坚定了他们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决心。


 离村时回望鹿塘,晚风送来打谷场的余韵。这支以科技为名的队伍,正用最原始的劳作理解大地,在紫金的青山绿水间,书写着科技赋能农业的青春序章。(撰稿:陈枥鑫 吴显礼  图片:王衍霖,郑嘉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弘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