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鳜”在清新实践团深入清远,探寻桂花鱼产业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3 14: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尹富银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7月7日至14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鳜”在清新实践团赴清远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实践团聚焦岭南特色桂花鱼产业,系统调研了从行业协会、媒体传播到养殖一线的完整产业链,探索桂花鱼产业振兴之路。

一、解码产业密码:探寻品牌化发展新思路

7月8日,在清新区渔业加工流通协会,“鳜”在清新实践团与协会周伟华会长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周会长详细介绍了“清新桂花鱼”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历程,以及与“花开富贵”双品牌战略的实施成效。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一个成功的农业品牌需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的多维协同,并且农产品品牌化不仅需要品质保障,更需要讲好品牌故事。

▲图为“鳜”在清新实践团采访清新渔业加工流通协会周伟华会长

二、融合媒体力量:打造“互联网+农业”新范式

为了学习如何通过短视频创作来讲好桂花鱼背后的故事,为桂花鱼宣传赋能,“鳜”在清新实践团走进清新传媒公司采访了邓玉敏总监。邓总监向实践团介绍到新媒体如何为农产品营销赋能,并邀请实践团参与“KOC养殖天团孵化计划”。通过与邓总监的交流,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新媒体对农产品营销的赋能作用,深化了对“互联网+农业”模式的理解,学习到短视频创作的核心要点,并着手策划“一条桂花鱼游出的乡村振兴故事”“渔民的一天”“健身鱼”等主题短视频。

▲图为“鳜”在清新实践团成员和邓总监交流

三、政校协同发力: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

7月11日,在实践进程过半之际,“鳜”在清新实践团为进一步明确后续发展方向,赴清新区人民政府参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交流慰问研讨会。研讨会上,“鳜”在清新实践团队长秦烨文向清新区团委、广外“双百行动”驻区服务队、商学院师生代表进行了阶段性实践成果汇报。过程中,在商学院副教授王秀芝、驻清新区服务队总负责人叶开等领导的指导下,实践团认识到要助力桂花鱼产业发展,既要立足本土文化挖掘桂花鱼的深刻内涵,又要放眼全球探索市场潜力。

▲图为202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交流慰问研讨会

四、扎根田间地头:感悟乡村振兴真谛

在清新区养殖桂花鱼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带着这样的疑问,“鳜”在清新实践团在共赢水产养殖基地采访了陈绍基、成燕清两位养殖户,他们分享了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化转型的艰辛历程,讲述了“水中贵族”桂花鱼对水质的严苛要求,以及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如何助力产业升级。他们的故事,展现了清远养殖户的勤劳智慧与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在了解到清新区首创的“桂花鱼保险”由政府补贴80%保费为养殖户兜底风险,配套低息贷款等政策也吸引更多人加入产业,以及养殖户依托政府搭建的产销对接平台,可以将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同学们对“政策惠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清新区桂花鱼产业发展壮大的根柢,在于无数人的托举:从地方政府到普通养殖户,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桂花鱼产业的繁荣贡献着力量。政府的政策扶持、技术指导,为养殖户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而养殖户们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则是桂花鱼品质与产量的双重保障。实践团成员在与养殖户的交流中,深切体会到了这份来自基层的坚韧与执着,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

这种“从田间来,到田间去”的实践教育,让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超越课本的深刻理解。

▲图为“鳜”在清新实践团实地走访鱼塘时与养殖户陈绍基先生的合影

五、建立长效机制:青春力量持续赋能

调研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实践团行动的结束,“鳜”在清新实践团正积极探索一条“政企农学”四方联动的产业振兴新模式。正如周会长所说:“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力量,而青年学子正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未来,“鳜”在清新实践团将持续跟踪产业动态,争取与渔业加工流通协会合作;并着眼于东南亚市场开展电商培训,帮助养殖户拓展线上和国际销路,为桂花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撰文 | "鳜"在清新实践团

图片 | "鳜"在清新实践团

一审 | 黄仕恒 王斯勤

二审 | 沈长霞

三审 | 肖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尹富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