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池村探秘 科技文化与乡土肌理的交融 ——“程” 风小队三下乡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3 13: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立宏   阅读 8.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七月流火,暑意正浓,却挡不住实践的热情。7 月 21 日,成都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程” 风小队走进百家池村,开启了一场融合科技观察、文化探寻与乡土记录的深度之旅。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村庄的多元风貌,在科技与乡土的交织中,感受乡村振兴的生动脉搏。

在百家碰柑专业合作社经理张利的热情引导下,队员们怀着饱满的热情循着乡土脉络,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探访。从田间地头的产业图景到农舍院落的生活印记,从果园深处的忙碌身影到稻田里的除草场景,队员们以多元视角触摸村庄肌理,让这场实践之旅既见乡村实景,更品乡土深味。

青神柑橘发展馆

品读柑橘产业的历史长卷

小队成员首先来到了青神柑橘发展馆。馆内的《青神柑橘赋》文采斐然,生动展现了青神柑橘产业的深厚底蕴。通过馆内的展示和张经理的讲解,小队成员详细了解了青神柑橘从起步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品种引进到如今形成规模化产业,每一步都凝聚着当地人的智慧与汗水。

冷链物流园

科技为农产品流通插上翅膀

小队成员随后走进了村里的冷链物流园。园区内智能化的温控系统、高效运转的分拣流水线,直观呈现了现代物流对农产品保鲜的技术赋能。在张经理的细致介绍下,大家深入了解了冷链园从规划建设到投入运营的全流程——从最初解决鲜果储存难题的构想,到如今构建起覆盖采收、预冷、运输的完整冷链网络,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科技助力农产品流通的创新实践。

农机陈列室

智慧农机激活传统农业

农机陈列室内,植保无人机、旋耕机静静停放。工作人员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其作用和性能。通过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活力,也看到百家池村借助科技力量迈向农业现代化的坚定步伐 。

植保无人机

图为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搭载的高精定位系统和智能喷药装置,能依据农田地形、作物分布等情况,精准规划飞行路线,均匀喷洒农药。

旋耕机

图为旋耕机

旋耕机拥有独特的齿轮构造,运转时能高效地将土壤深耕、打碎,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极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颂橘台

田园盛景里的振兴希冀

颂橘台上,连片柑橘园尽收眼底。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着光泽,颂橘台不仅是纵览田园盛景的绝佳视角,更寄托着村庄以柑橘产业为脉、迈向兴旺繁荣的深切希冀。

村史馆老物件里的乡村变迁史

村史馆里,一幅幅老照片错落排列,记录着村庄往昔的模样。斑驳的锄头、陈旧的蓑衣等老物件静静摆放,队员们从这些陈列中看到百家池村过去的落后与艰辛,也感受到村庄如今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不易。通过参观,队员们读懂了百家池村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故事,触摸到乡村变迁有力而清晰的脉络。

走访村户

用专业技能服务村民

在参观间隙,队员们主动走访村户,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检修老旧电视。队员们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了村民们的连连称赞。这些看似简单的维修工作,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

一天的探索,队员们在科技、文化与乡土间穿梭,不仅对百家池村的多元面貌有了更鲜活的认知,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下,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如何共同勾勒出乡村发展的新图景。这场实践之旅,为队员们积累了讲述村庄故事的丰富素材,也让大家对 “三农” 问题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更坚定了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的信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立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