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信息学院“湘”遇溪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的12名学子奔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在与油溪桥村党总支书记彭育晚的座谈会上,一场关于“新起点,新使命,新历程”的深度探讨,碰撞出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的思想火花。
座谈会伊始,三下乡实践团队长李卓介绍调研内容,为交流筑牢基础。随后,同学们踊跃分享初到油溪桥村的体会:从惊叹村庄从“贫瘠穷村”到“振兴样板”的蜕变,到震撼于彭书记放弃沿海事业回乡带领村民奋斗的担当,再到对积分制管理、“零成本零风险”产业模式的好奇与思考,青春视角下的油溪桥村,满是值得挖掘的发展密码。
而座谈会的高光时刻,当属彭育晚书记抛出的“新起点,新使命,新历程”命题。作为深耕乡村振兴一线的“领路人”,彭书记从国家、民族、个人维度,为湘信学子拆解深刻内涵:于国家而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油溪桥村通过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模式,蹚出内源式发展路径,正是响应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这是时代赋予乡村的“新起点”,更是国家发展征程中的重要“新使命”;于民族来说,守护乡土、传承发展,让古老村落焕发新生,关乎文化根脉延续,油溪桥村坚守“只栽树不砍树”,发展生态与文化融合产业,正是在筑牢民族文化振兴的基石,开启民族乡村发展“新历程”;聚焦个人,无论是村民们从“穷则思变”到“共同致富”的身份转变,还是湖信学子参与三下乡、触摸乡村真实肌理的实践,都是个人成长“新起点”,投身乡村振兴、用青春赋能家国,就是当代青年的“新使命”,而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的认知迭代、能力成长,将铺就人生“新历程”。
彭书记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受触动。电子科技与工程学院的学子们纷纷表示,从前对“乡村振兴” 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如今在油溪桥村的土地上,在与彭书记的交流中,真正明白这一战略的分量——它是国家发展的宏大布局,是民族复兴的基层支撑,更是个人成长与价值实现的广阔舞台。有同学感慨:“油溪桥村的一砖一瓦、彭书记的一言一语,让我们懂了‘新起点’是机遇,‘新使命’是责任,‘新历程’是奔赴,作为工科生,未来也想探索如何用技术赋能乡村,把论文写在乡土大地上!”
这场座谈会,不止是一次思想交流,更是油溪桥村发展经验与湖信学子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油溪桥村在乡村振兴中积累的实践智慧,为学子们理解国家战略、明确个人使命提供了鲜活样本;而湖信学子的青春视角与专业潜力,也为油溪桥村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想象。从乡村到校园,从“新起点”出发,肩负“新使命”,共赴“新历程”,这场跨越城乡、联结校村的实践,正书写着乡村振兴与青年成长的双重精彩。
未来几日,湖信学子将继续深入油溪桥村,在产业基地、在村民家中、在发展现场,把“新起点,新使命,新历程”的思考融入实践,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找到更清晰的成长坐标,也让油溪桥村的振兴故事,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通讯员: 杨佳怡 李卓 蒋桢城 徐家俊 陈智伟 胡文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