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林毅)当法律条文走出课堂,当法律精神叩响家门。7月18日下午,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重走初心路,青春闽南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芗城团区委、芗城区石亭街道团工委的指导协助下,与芗城区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带着最贴合村民实际生活的法律知识,最接地气的普法语言,用“零距离”把法治的守护送进石亭街道南山村村民家中。
图为实践队员与南山村工作人员合影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马致远 供图
敲开一扇扇房门,队员们考虑到部分村民不擅用普通话交流,于是尝试使用最简洁易懂的语言,把法律中庄严的“大道理”拆成了“家常话”。给带孙辈的阿婆讲“受教育权”,告诉她孩子上学不是选择题;跟受了骗但没钱打官司的大叔聊“法律援助”,告诉他请不起律师没关系,政府会帮咱…
图为实践队员入户为村民讲解法律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金师宇 供图
没有严肃的讲台,没有生硬的条文,只有拉着板凳坐成一圈的唠嗑。从宪法的基本原则到生活里的具体权益,队员们把法律知识织进了家长里短,告诉村民们:“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咱老百姓过日子的‘护身符’!”
图为实践队员与村民通过法律聊家常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林佳茂 供图
一个质朴的笑容,一句简单的“懂了”,就是队员们最想收到的反馈。最生动的法治课堂,便藏在南山村的烟火气里,此刻,法治的种子已在南山村的土壤里悄悄发芽。
图为实践队员入户为村民讲解法律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康雏旋 供图
暮色漫过屋檐时,队员们手中的宣传册变少了,眼里的笑意变浓了。明天,继续把法的微光,送进更多寻常巷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增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