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拾绿,青春作答——“河小青”“洁小青”共绘乌江生态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3 12: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立群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7月16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青融武隆行・执笔青春践初心”社会服务践行团成员,怀揣生态保护热忱走进武隆滨江路,以“河小青”“洁小青”环保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乌江碧波与两岸绿意交织成动人画卷,成员们深知守护这份清澈葱茏,便是守护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践行团沿滨江路前行,用脚步丈量责任,以双手清理杂物,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弯腰捡拾间落地生根。而这份对生态的守护,不仅体现在江畔的实践中,更延伸至儿童课堂,让绿色理念在稚嫩的心田扎根。

“河小青”“洁小青”的初心,藏在每一次俯身的弧度里。当践行团的成员们沿着乌江阶梯缓缓下行,目光落在草丛中、石缝间的垃圾上时,弯腰的动作便有了沉甸甸的意义——这不仅是对脏乱的主动“清零”,更是青年一代对“生态守护”的具象回应:于“河小青”,弯腰是与母亲河的温柔对话,用贴近大地的姿态倾听自然的需求;于“洁小青”,弯腰是对公共空间的责任担当,以微小的行动对抗随手丢弃的随意,每一次弯腰,都是在践行“守护绿水青山”的承诺,让青春的身影与生态保护的初心紧紧相连。而捡拾,是他们最直接的行动语言,武隆滨江路的乌江畔,成员们的双手穿梭在草丛与路面之间,将散落的烟头、塑料碎片一一收入袋中,这双手捡拾起的不仅是可见的垃圾,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河小青”的捡拾是为乌江“减负”,让碧波不因杂物失色,让河道保持自然本真;“洁小青”的捡拾是为城市“洁面”,让公共空间回归整洁,让生态之美融入生活日常,指尖的力度是青春对环境的珍视,掌心的温度是青年对可持续发展的热忱。分类则是行动的延伸与升华,当捡拾的垃圾被细心分装,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各归其位时,环保便从“清理”走向了“治理”,这是“河小青”对“生态闭环”的追求——让垃圾不再回流河道,让每一份废弃物都得到合理处置;也是“洁小青”对“绿色生活”的倡导——用分类的细节传递环保意识,让“可持续”成为更多人的习惯,分类的动作虽小,却彰显着青年对生态保护的系统性思考:守护绿水青山,不仅要“捡走脏乱”,更要“理顺循环”,让每一份努力都为生态平衡添砖加瓦。

图为践行团成员清理垃圾桶。罗苹丹 供图。

除了江边的实践行动,“河小青”“洁小青”还走进儿童课堂,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给孩子们讲述环保的意义。团队成员拿出绘制着乌江美景的图画,对比清澈河道与垃圾污染的场景,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又通过“垃圾回家”的互动游戏,教孩子们辨认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在欢声笑语中传递分类知识。或许此刻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深意,但一颗颗爱护自然的种子,已在稚嫩的心田悄悄埋下。

活动落幕时,乌江的清风带着草木香掠过成员们的脸颊,这场行动早已超越简单的环境清理。从弯腰的初心、捡拾的担当到分类的长远,再到课堂上对环保理念的传递,青年学子们用行动诠释: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瞬间,而是代代接力的“长久之责”。乌江的碧波会记得,这群年轻人如何用双手擦亮绿水青山;武隆的土地会见证,这份青春的热忱如何让“生态优先”的种子生根发芽。“河小青”护水之清,“洁小青”守地之净,二者共同托举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未来。当更多青年接过接力棒,以微末行动汇聚成生态洪流,便读懂了“执笔青春践初心”的深意——守护好眼前每一抹绿、每一片清,就是写给时代最动人的青春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立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