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小岗村调研乡村振兴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3 11: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郗光源 刘拓航   阅读 6.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郗光源 刘拓航)2025年7月22日,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凤阳县小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启在这片改革热土上的实践之旅,以实际行动传承小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青春力量与小岗村厚重的历史底蕴相互交融,实践团与两位亲身经历并参与“大包干”的带头人关友江与严金昌展开面对面交流。老人们结合自身经历,从改革前农业生产困境、村民对改变现状的迫切渴望、“大包干”政策在当时的落地过程,以及该政策对村民生活和乡村发展轨迹的深刻影响等方面,生动讲述了与“大包干”相关的故事,为实践团成员还原了那段充满勇气与变革的历史,使大家直观感受到“大包干”背后的民生温度和时代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大包干纪念馆。馆内的实物展品与场景布置,生动再现了当年小岗村村民敢闯敢试的改革壮举。通过参观,成员们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民谋福的初心,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沈浩纪念馆,实践团了解到了沈浩同志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事迹,成员们备受鼓舞,纷纷表示将以沈浩精神为指引,在社会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参观沈浩纪念馆

“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实事”。实践团专访了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严永兵。严书记详细介绍了小岗村近年来在传承改革精神、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具体举措与发展成效,强调青年力量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学子们能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小岗村发展贡献智慧。实践团还走访了小岗村义务调解委员会主任李学忠,李学忠结合自身入党经历与参与乡村建设的经历,重点介绍了村中成立义务调解委员会,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的暖心举措,讲述了小岗村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成员们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严永兵和李学忠

活动期间,实践团还参与了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1978年,小岗村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村民生活困苦 。18位村民在严立华家秘密开会。会上,大家为解决温饱问题热烈讨论,最终决定分田到户。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在皱巴巴的纸上写下“秘密契约”,内容是分田到户后保证完成上交和公粮,若不成,干部甘愿受罚,社员保证照顾干部子女到18岁。18位村民怀着忐忑又坚定的心情,以按红手印的传统方式立下这份“生死契约”。会后,他们连夜分牲畜、农具、丈量土地。故事的生动演绎,将小岗村改革的艰难起步与伟大转折过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让实践团成员沉浸式体验那段历史,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与深刻洗礼。

▲图为情景思政课表演现场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与小岗精神的深度对话,是青春与乡村振兴的激情碰撞。小岗村的土地上,正绽放着青春之花,大学生们用行动传承着小岗精神,也必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为小岗村的未来,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拓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