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身新农业 乡村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23 1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佳钰   阅读 9.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延安大学“绿政新村 童心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围绕河庄坪镇特色产业链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对话新农人,近距离观察农业生产场景,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黑土藏勤

2020年河庄坪政府引入蚯蚓立体种养模式,返乡创业的刘浪浪朝耕暮耘,观察蚯蚓生长状况,以汗水浇灌田地,用双手改善生态。以“默默深耕,久久为攻”的特质为作物生长筑牢根基。如今,蚯蚓日复一日在土壤中穿梭耕耘,与他们的主人刘浪浪一样,以“天道酬勤”的信念扎根田间,辛勤劳作,使贫瘠的土地重焕生机,化为沃野。

图为刘浪浪为队员讲解蚯蚓堆肥技术

青瓤履行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所为”。立体种植的瓜棚,记录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王小静从校园到田间的成长,那道走出实验室,踏上泥土的年轻身影,带着专业知识俯身田垄,在支架搭建、藤蔓管理中褪去青涩。从书本理论到田间地头,她以专业所学服务乡村所需,投身基层实践,以青春热忱适应身份转变。大棚里鲜嫩欲滴的西瓜,是她知行合一,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诠释。

图为王小静为队员讲解西瓜立体种植

黄蕊绮梦

花期调控下绽放的黄色菊花,彰显着创新精神的力量。突破自然花期的限制,依靠科技手段让菊花在预设时间绽放,背后是齐红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精准把控,是敢于打破常规、探索未知的创新勇气。这种“不拘陈规、主动求变”的精神,推动农业从“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让传统作物焕发新活力,为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黄色花海,是创新精神点亮的“突破之光”。

图为齐红为队员讲解花期调控技术

皓志承责

从企业技术总监,到“菌舰”掌权人,在到河庄坪产业联盟负责人,身份转变的背后,是企业家高瑜不受限制,勇于闯荡的决心。在“双创”浪潮中,高瑜成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色的菌菇在汹涌的海域中闯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点燃了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信心。然而单打独斗的力量太过有限,唯有抱团取暖,才能让产业的根系蔓延至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享受过国家教育资源和政策红利的代表,高俞深知“先富带动后富”的责任,牵头倡议成立河庄坪创新创业产业联盟,将“自身发展后反哺社会”的理念化为实际行动,从“一企独强”到“多链共兴”,产业联盟用一张细密的网络,将15个行政村的力量凝聚起来。曾经“各扫门前雪”的村落,如今变成了产业链上的“利益共同体”,河庄坪的乡村振兴,从此进入“全域作战”的新阶段。

图为高瑜菌菇产业

乡村振兴的画卷,离不开每一笔“新”的勾勒,更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挥洒,未来,会有更多青年接过“新农人”的接力棒,带着热爱与智慧扎根田野。相信这份青年担当终将化为改变乡村的力量,让乡村的明天既留得住乡愁,更看得见蓬勃生长的未来。

图为队员合照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田间地头读懂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蓬勃活力。黑土中的坚守,青瓤里的成长,黄蕊间的突破,皓菌中的担当,不仅是土地的色彩,更是青年学子扎根基层的方向指引。实践队员将把此次调研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实践动力,让青春在助力三农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佳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