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任怡康)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红”蕴兴“农”实践团走进九师一六一团进行红花全产业链调研并随同进行了志愿服务。调研覆盖红花产业种植端、加工端、市场端,地点从红花地到榨油车间,再到当地市场。队员们通过下地采摘红花、亲身记录加工过程、走访调研当地红花销售情况,为红花产业提供青春力量。
当我们团队第一次踏入盛夏的一六一团场,视野所及是令人屏息的壮丽图景。无垠的绿野上,成片红花怒放,燃烧着火焰般的赤诚。这抹浓烈到灼目的“红”,并非大自然的无心馈赠,而是兵团几代人与天地争春、向贫瘠宣战的不屈战歌。今日的兵团儿女,正以红花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宏图上奋力续写着新的奇迹。
图为“红”蕴兴“农”团队采摘红花
根植厚土,红花深处见艰辛
蹲在田埂旁,见到农户阿姨正在给手指缠绕纱布。据了解,采摘红花时的手容易被红花划伤以及染色,阿姨也因为长期采摘形成了水泡。阿姨缠绕的纱布像是缠绕起沉淀在红花根脉里的一件件故事:初春时节,为抢抓农时顶风冒雪抢播;盛夏烈日下,俯身于田间精心管护,汗水浸透衣背;深秋凌晨,抢在霜冻前争分夺秒采摘——每一瓣嫣红都凝聚着与土地的反复较量,每一滴萃取的珍贵红花油都饱含着日复一日的辛劳。这份深植泥土的坚韧,正是兵团精神在新时代最质朴的传承与回响。红花无言,却以最炽热的色彩,映照着劳动者如大地般厚重的情怀与担当。
图为农户阿姨采摘前裹上厚厚的胶带
科技赋能,产业调研促农兴
我们实践调研的视野,从饱含汗水的田垄,延伸至现代化车间与繁忙的云端。在加工车间,目睹红花籽通过低温压榨、精密萃取,蜕变为高纯度的红花油、红花黄色素等珍贵产物,科技点石成金,大幅提升“土疙瘩”的身价。
同时,在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实验室里,师生团队针对红花性质,高效地提取红花中的活性成分,探索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广阔蓝海。这条不断延伸、强健的产业链,正是科技智慧为传统农业插上的腾飞之翼。
图为成员参观加工车间
青春接力,映日红花别样红
此行最深的触动,在于亲见“红蕴”二字如何化为现实。田间劳作的种植户、车间专注的技术员、清点装运药材的工人……无数平凡身影汇聚成推动产业奔涌的磅礴力量。
作为药学学子,我们有幸成为这浪潮中的一滴水。躬身实践,将论文写在红花盛放的田野上,将专业知识通过把智慧融入产业升级的链条中。当专业知识化作助农兴乡的切实力量,青春便在这片曾被风沙淬炼的土地上,绽放出如红花般绚烂的华彩。
图为调研中红花称重的现场
图为“红”蕴兴“农”团队合影
撰文 | 任怡康
图片 | 张博
一审 | 刘思怡
二审 | 张蜜
三审 | 贺琳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怡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