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史航颖、盛兰庭、刘雅欣、杨巧丽、李雨蒙) 7月10日,“情牵留守,法润心田”社会实践团来到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这座依托窑洞文化与生态优势实现蜕变的村落,曾历经贫穷落后,如今已蝶变为美丽休闲乡村,实践团在此探寻其发展脉络与文化根脉。
走进莫沟村,粉墙黛瓦的现代民居错落有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沿蜿蜒的小径穿行,绿树浓荫扑面而来,为村落注入蓬勃生机。再往深处,明清时期遗留的131孔窑洞静静伫立,古朴沧桑的风貌尽显南太行窑洞的独特韵味。循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袅袅烟火香气,实践团成员见到了老苗窑洞图书馆首任馆长——苗树生。
▲图为读书馆入口
洪洞迁户启村史,岁月沉淀莫沟魂
谈及村落历史,苗树生娓娓道来:莫沟村的居住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但彼时尚未形成村落。明洪武年间,莫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经几代人耕耘建起大院,随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入,挖窑盖房,渐成村落。
时光流转中,莫沟村历经数次重要变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水库水位上涨影响窑洞安全,1975-1982年整村搬迁至坡上平房;改革开放前夕到1978年,莫沟村兴办副业,如砖窑场、汽车坐垫厂等,实现土地机械化平整;2015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莫沟村通过生态修复与绿色改造,构建起上、中、下立体空间格局;2017年在乡村振兴政策下莫沟村成为示范区;2024年莫沟村登上《焦点访谈》,其“团结勤劳、不等不靠、传承文化”的精神内涵被广泛传颂。
百年窑洞藏墨香,四季书香沁心房
“这个院子共有8口窑洞组成,一百多年前由一户苗姓人家修建,所以取名老苗书馆,”苗树生向实践团介绍书馆基本情况,“开始我还怕孩子来这里静不下心,后来发现多虑了,这里的阅读氛围非常好,有时候到了饭点,孩子都不愿意回家。”除此之外,他提到老苗书馆占地4000余平方米,藏书5万多册,设有多个功能区,图书种类丰富。该书馆自2016年建成以来,24小时开放,无借阅门槛。这里不仅是阅读场所,还让读书融入村民生活,村民夏天会来休息室纳凉、聊家常、共商村务,越来越多的人在此钻研技术、拼读经典,精神面貌愈发昂扬。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这座图书馆不仅承载着悠久历史,更以浓厚书香滋养着村民的日常生活。
▲图为图书馆图书长廊
窑洞修缮焕新颜,文旅融合护遗篇
谈美丽乡村建设与窑洞保护,苗树生有着清晰的理念:乡村建设不能只朝着旅游景点方向改造,重点在于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资源,要尊重原本的建筑特色和生态环境,不随意引进新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莫沟村通过整修窑洞,打造特色民宿、民俗馆和老苗书馆,既让窑洞得到保护,又发挥其价值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图为图书馆照片墙
多元产业兴乡梦,共富路上步铿锵
产业发展方面,苗树生介绍,莫沟村依托周边工业园区实现村民就近就业,以特色窑洞图书馆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与调研学生,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村民参与义务劳动、入党的积极性高涨。他亲自组织合作社开展“水上乐园”等项目,8名参与者预计年人均创收2万元。同时,村里依托生态与窑洞文化,引入玻璃栈道等项目发展旅游,年旅游收入超千万元,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民收入来源拓展至土地流转、园区就业、三产服务等多元渠道。
三留群体有依托,法治短板待补强
关于“三留守”群体现状,苗树生表示,留守儿童较少,因父母多在附近工作或经常返乡,且村里有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举办读书会;年轻妇女多外出务工,50岁以上女性则多在村务农、从事园区保洁,或参与家庭改造和乡村旅游经营;留守老人常参与唱歌、跳舞、聊天等文娱活动,生活有依托,但在买药、查信息等方面仍依赖年轻人。
村里通过“全村福”活动凝聚人心,传承中堂、学堂、祠堂“三堂文化”,着力培育孝道风尚与和谐家庭氛围。但苗树生也坦言,法律宣传仍是目前所面临的短板,尤其在儿童法律权益保护、应急教育等方面亟待加强。
▲图为图书馆书架
漂泊十二载思故,一砖一瓦寄乡愁
苗树生谈到乡愁时感慨颇多。他回忆起自己为了多挣些钱,曾外出打工12年,2000年春节甚至是在宁夏度过的,这段经历在他心中记忆深刻。他直言“因为穷才外出打工,但家始终是根”。在他看来,古代人有乡愁,可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却忘了回家的路。但在中国,家就是根,外出拼搏奋斗,最终也是为了回家。对他而言,在城市里有房,也不如在老家住着心里踏实,老家的一草一木、老旧窑洞都承载着回忆。并且,苗树生认为留住莫沟村原本的样子,保留乡俗,就是留住了乡愁,而现在莫沟村的改造,让村子更像家,也让乡愁有了实实在在的承载之处。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苗树生这份对故土的眷恋,对这位老馆长与这座古村充满了敬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馆长合照
此次探索河南省孟州市莫沟村窑洞文化之旅使实践团受益匪浅,村里的窑洞不仅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还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亮点,推动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团队表示,将通过新媒体传播、主题活动等方式,持续宣传窑洞文化的特色与内涵,助力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雅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