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进行时 | 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筑迹千年·智启新榫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智能文创企业,探索传统工艺现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5-07-22 21: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展 王曼婷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王曼婷)为深化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路径,7月11日,长安大学赴陕西西安"筑迹千年·智启新榫"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西安缔造者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展实践调研。在指导老师落昊飞带领下,队员们初步了解木制拼装积木的建模技术、生产流程及文化转译路径,为后续文创设计落地奠定实践基础。

企业负责人通过实物展示与流程讲解,向实践队介绍木制积木的研发路径。生产线上,激光切割与数控雕刻技术将唐代斗拱、藻井等建筑构件转化为精密拼装模块,榫卯结构经力学优化后既保留古建形制,又适配现代拼装习惯。负责人以一套大雁塔主题积木为例:"我们通过模块化设计解构建筑特征,层叠式结构既还原收分比例,又降低组装难度,让用户能在动手中理解传统建筑智慧。"从手工体验升级为可量产的文创产品,为文化遗产传播提供了新载体。

实践队参观了解了企业已做成的文创积木系列,产品涵盖西安钟楼、应县木塔等多类历史文化建筑。这些积木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榫卯工艺,将复杂建筑构造转化为可拼装的文创载体:钟楼的飞檐结构被简化为标准榫卯单元,木塔的斗拱系统通过分层组装实现动态还原。队员们注意到,产品通过预切割工艺降低操作难度,同时保留关键建筑特征,实现文化传播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调研中,实践队与企业团队就"文化符号的当代表达"展开讨论。双方围绕材料选择、成本控制、用户适配等议题形成共识:采用环保木材确保可持续性,设计分级套装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指导老师落昊飞在总结时提出:"文创设计需兼顾文化内核与产业逻辑,今天的实践让我们更清晰如何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