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全域推进片区组团发展的关键之年,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里共兴”实践团开启了一场跨越千里的田野调查。历时10天,这支青年队伍奔赴安吉、淳安、义乌、衢州、丽水五地十大片区,行程超过1000公里,通过走访30余个特色项目、开展10余场实地座谈与深度访谈,调研对象涵盖村委干部、基层专班、创业青年、基层群众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形成调研素材近10万字、影像资料超500份,调研内容涵盖党建引领、生态产业、青年赋能、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立体呈现了浙江“强城、兴村、融合”的共富新图景。
在安吉大余村,实践团深入数字游民公社、青来集人才社区等青年双创空间,解码“生态观光+文化创意+乡村创业”三维联动模式,见证“强城带村”机制如何激活200平方公里山水资源价值。淳安大下姜片区作为八任省委书记基层联系点,展现出“党建红引领-生态赋能-产业协作”的治理闭环,实践团沿着共富集市、一滴水研学营等场景,记录下“先富带后富”的片区化融合创新。义乌大李祖片区则演绎着“小空间撬动大能级”的生动实践,从梨文化创意中心到稠岩集装箱市集,8村资源整合推动着“单村示范”向“组团共富”的跨越。
走进衢州开化钱江源“两有”共富发展轴,实践团在下淤村、金星村实地探访党群服务体系建设,与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共研“党团协同+人才引育+特色片区组团”的振兴机制。丽水青田的双片区调研呈现出多样化探索:温溪片区通过“一镇三乡”跨域改革打破行政壁垒,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治理协同;东源片区以“浙南油库”共富工坊为载体,构建“强村公司+农户+企业”利益联结机制,让油茶三产融合成为增收新引擎。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里共兴”实践团以脚步丈量大地,以青年之力观察片区实践,以组团之笔绘就共富新景。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片区组团发展进程,推动调研成果向政策建言与学术研究深度转化,在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激荡青春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武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