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2日,衡南县近尾洲镇联合学校中心小学的厨房里飘出阵阵艾香,一场以 “艾香童韵,乡村童梦” 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在此开展。20 名乡村留守儿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亲手制作艾叶糍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
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生动的讲述,为孩子们揭开了艾叶糍粑的文化面纱。从古代先民以艾草驱邪避秽的习俗,到如今成为南方多地传承百年的时令美食,小小的糍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孩子们瞪着好奇的眼睛,不时举手提问,对这道家乡美食的历史渊源充满兴趣。
图为面团揉制过程
在演示环节,志愿者化身 “美食导师”,一步步展示艾叶糍粑的制作精髓:焯水后的艾叶打成翠绿汁液,与按 3:1 比例调配的糯米粉、粘米粉揉成光滑面团,包裹芝麻花生馅或红豆沙,再搓圆压扁……“艾叶要选最嫩的尖儿,这样做出来才清香”“馅料要捏紧实,蒸的时候才不会散”,细致的讲解让孩子们跃跃欲试。
图为艾叶粑粑制作讲解过程
分组制作环节中,孩子们迅速组队分工。有的负责揉面团,有的专注包馅料,志愿者则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做个星星形状的!”“要不要试试把花生和红豆沙混在一起?” 创意火花在厨房迸发,原本内向的孩子也在协作中逐渐打开话匣。案板上渐渐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绿色糍粑。
蒸好的艾叶糍粑冒着热气,清香弥漫整个房间。孩子们捧着自己制作的美食,先分给同伴和志愿者品尝,分享着成功的喜悦。“这是第一次做糍粑,原来艾叶还能做成这么好吃的东西!”10 岁的他举着自己的 “作品”,脸上满是自豪。
活动尾声,志愿者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便利贴写下活动感悟。“合作能做出最好吃的糍粑”“爷爷奶奶爱吃的糍粑是这样来的”,一张张纸条承载着孩子们的收获。合影时,孩子们举着自己制作的艾叶糍粑,笑容比糍粑更甜。
此次活动以美食为桥,不仅让乡村儿童掌握了生活技能,更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为他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 “艾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大山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