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硅小蒜科技助农团来到了桓台起凤镇乌北村,并在这里开展了深度调研与交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村委成员和当地村民的交谈中了解乡村历史,挖掘当地种植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一手资料,掌握乡村振兴贴合到各地实际需求最真实的模样。
图为硅小蒜科技助农团在乌北村合照
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实践团先来到了乌北村村史馆,在那里,通过一件件展品溯源乌北村乡村历史发展和一系列改革。从一块石头加一根木棒制成的简单石锤,到如今已演变出适用于不同场景、各具专属功能的各种现代锤。如木工常用的羊角锤、石材加工的石工锤,以及建筑施工的电锤等。从牛拉犁车来耕地,到拖拉机高效作业将种植效率拉高了不知几倍。从手搓苞米,到电动脱粒机极大减轻村民负担节省大量时间。从水车浇水,到智能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供水。在村史馆的一件件老物件,都诉说着乡村在历史的浪潮中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像一个个见证,将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使实践团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村子从落后到进步,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轨迹。
图为乌北村村委向硅小蒜成员讲解村史馆展品
此外,村史馆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洒满汗水辛勤劳动的故事,传承着人们对家园的眷恋与希冀,见证着一代代人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与绵长思念。它既承载着人们与乡村相依相守的记忆,也延续着对家园发展的赤诚守望,是维系情感、传承文脉的重要载体。如同人的初心和来时路一般,不能被忘记和丢弃。
图为硅小蒜成员在乌北村村史馆的观看展品
在村史馆,实践团了解到当地的特色种植产业——白莲藕在乌北村乡村产业中占重要比重。于是实践团又去到了莲藕种植地,见到了莲藕种植大户-张爷爷。张爷爷精通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田间管理和品种改良等各方面有自己独到先进的方法。如摘掉枯黄的荷叶梗部会冒出气泡,其实是荷梗里的气腔储存空气并在断裂时释放气泡,这样能帮助荷叶顺利将空气吸收并输送到水下的根和茎,爷爷形象解释为“帮莲藕呼吸”。据了解,张爷爷自己承包了十亩地,每亩的产量能达到三四千斤,年产量更是高达四五万斤。不仅产量高,藕的长势也十分喜人。七月中旬正是吃嫩藕的时候,将藕直接摘出来,拿没有洗过的荷叶裹住直接敲碎,放到盘子上就可以吃,口感脆甜还混杂着荷叶的清香,深受爱藕人士欢迎。
图为张爷爷向硅小蒜成员讲解莲藕种植方法
此外,实践团从张爷爷口中得知,村民种的莲藕丰收后会直接装进专用箱子被车拉走大厂直销。这样做使藕有稳定销路,不用经过中间商贩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滞销这种“丰产不丰收”的风险,保障了村民收益同时提高村民生产积极性。而且,大厂对藕产品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会引导村民改善种植技术,倒逼小农户种植技术升级,让产品愈加符合市场需求,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精细化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的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张爷爷向实践团成员讲述藕的销售方式
在这次调研中,硅小蒜成员通过调研乡村发展历史,新型种植技术和现代化产业链发展等方面,了解到了基层乡村的真实需求和现状,以及现代化科技助力和产业升级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和重要性。这使团队能制定更贴合基层乡村实际和需求的计划和努力方向,拓宽乡村振兴的途径和方法,助力团队更全面更扎实的推动乡村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丛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