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渐浓。2025年7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广彩瓷非遗课堂在佛山南海官窑社区的夏令营拉开帷幕。广东职业技术学院“艺”启“早”未来突击队的队员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岭南瑰宝的桥梁,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稚嫩的心灵中悄然绽放。
课堂伊始,队员们放出关于广彩瓷的照片开始讲解。照片上,鎏金的纹饰流转着璀璨光泽,繁复的花鸟、灵动的人物在瓷面上栩栩如生。队员们的讲解生动有趣,从构图的紧凑饱满到色彩的浓艳明快,从金彩的巧妙运用到题材的包罗万象,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些精美的纹样,小脸上写满了好奇与惊叹。当得知这些图案承载着岭南百年的历史故事时,孩子们眼中更添了几分敬畏。
理论讲解刚结束,实践环节便点燃了全场的热情,队员们分发下纸质碟子和彩绘工具,孩子们立刻跃跃欲试。起初,有的孩子因握笔不稳画出歪扭的线条,有的因配色犹豫而迟迟不敢下笔。但在队员们的鼓励下,他们渐渐放开了手脚。有的孩子模仿着展品画起游鱼,有的将心中的童话世界搬上“瓷面”,还有的尝试用金色颜料勾勒边框,学着广彩的样子追求“富贵气”。当一只只原本素净的纸碟被填满斑斓色彩,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稚嫩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那些略显生涩的笔触里,藏着对艺术最纯粹的热爱。
课堂上满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队员们穿梭在孩子中间,帮这个挑颜色,教那个勾轮廓,额角的汗珠映着窗外的阳光,像极了瓷面上闪烁的金彩。
广彩瓷作为岭南工艺的明珠,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如今却面临传承的挑战。而这堂课程,正是用最鲜活的方式,让非遗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来,成为孩子们可以亲手描绘的文化符号。
课程结束前,队员们和孩子们拍照留念,甚至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将作品收好说要带回家给父母看,小小的纸碟虽不是真正的广彩瓷,却已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
这场非遗课堂,既是一次艺术启蒙,更是一场文化接力。“艺”启“早”未来突击队用青年的担当,让古老的广彩瓷在童心的滋养下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悦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