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李慧欣 符影民)2025年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实践团队来到泰州市斜桥社区,开展了以“诗词中的壮志与航天梦想”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唐诗赏析、生字游戏、航天科普与手工实验等丰富形式,力求激发社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航天科学的探索热情,实现文化传承与科学启蒙的双重目标。
上午9时,斜桥社区教室内,孩子们正围着讲台好奇地打量着桌上的彩纸与剪刀,实践团队成员李婉婷手持一张生字卡,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醉”字:“这个字念‘zuì’,大家看,左边是‘酉’,像个酒坛子,所以和坛子有关。”孩子们纷纷比划着酒坛子的大小,恍然大悟。
在《答从叔愈》的讲解环节,李婉婷没有直接解读诗句,而是先讲述诗人韩湘的故事:“他是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子,特别擅长写诗,还很有自己的想法。”当讲到“举世都为名利醉,独醒”时,她特意加重语气:“韩湘觉得,大家都追名逐利时,更要保持清醒,就像航天人专注探索太空一样。”一个孩子若有所思:“是不是和宇航员叔叔们不怕困难一样?”李婉婷点头称赞:“没错,这种坚持就是相通的精神。”
图为李婉婷为孩子们介绍韩湘。高鑫慧供图。
“生字卡寻宝”游戏将活动推向了高潮。李婉婷提前将“醉”“醒”“破”等生字卡藏在教室角落,孩子们分成三组展开搜寻。一个8岁的女孩子在书架后找到一张“破”字卡,兴奋地说:“老师,这个念‘pò’,可以组‘破坏’!”家长们举着手机记录。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图为成员向孩子们介绍游戏规则。高鑫慧供图。
从地球到星辰的想象
在航天科普环节。李婉婷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们住的地球,只是银河系里很小的一部分,就像沙滩上的一粒沙子。”当讲到航天器分类时,她展示了空间站模型图片:“这些‘太空房子’能让宇航员在天上住很久,就像古诗里说的‘手可摘星辰’变成了现实。”孩子们的提问接连不断,“航天器会撞到星星吗?”“宇航员在太空怎么吃饭?”李婉婷一一解答,还特意提到泰州的美丽景色与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泰州的绿色稻田和河流像是地球妈妈戴的翡翠项链。
从观察到创造的实践
最受欢迎的当属“纸花开放”实验。李婉婷示范着将折叠的纸花放入水中,花瓣缓缓舒展,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这是因为纸张里的纤维吸水膨胀啦。”孩子们在协助下剪出一朵朵纸花,放入水盆后紧盯着水面,期待“开花”瞬间。当纸花缓缓绽放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惊奇。
图为成员为孩子和家长演示教学。高鑫慧供图。
从种子到森林的成长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满活动室,实践团队与孩子们的合影定格了这美好的瞬间。这场实践不仅为社区儿童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展现了南师泰院学子将文化传承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未来,团队将继续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更多角落,让诗词的韵味与科学的魅力相互交织,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热爱文化、勇于探索的种子,让这份跨越古今的精神薪火不断传递。(记者 高鑫慧 通讯员 符影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慧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