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 通讯员(朱殷瑶 蔡俊航)7月17日,广东医科大学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红马甲”)在苏溪小学操场举办急救知识实地趣味赛,总共设置了溺水救援、创伤包扎、异物卡喉处理与急救知识翻翻乐四个环节,提升参与者的应急实战能力,为三下乡活动中的急救技能学习提供了综合检验平台。
图为红马甲合影
溺水救援见知识功底
比赛伊始,首个关卡处便已聚集了不少参赛选手。每队两名参赛者需完成心肺复苏CPR+AED 全流程操作。参赛者迅速判断伤员意识,争分夺秒地进行一系列操作,细致还原了溺水急救现场的施救过程,同时充分考验着选手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些学员对这项技能的细节了解不够周到,一旁的助教便全程耐心指导,确保操作规范有序。
图为助教指导
图为选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创伤包扎展应急能力
创伤包扎关卡充满挑战。裁判随机描述伤情,选手需快速判断包扎类型,并进行实操。其中一名选手在面对手腕处的伤情时,精准选择环形包扎法。该选手操作熟稔,将绷带一端斜放于伤口,沿肢体做环形缠绕并将小角折回,每圈覆盖前一圈1/3至1/2,最后打结固定。这一关卡既考验着参与者的实操功底,更凸显了他们随机处置的应急能力。
图为选手参与创伤包扎实操
梗阻处理现技能价值
在异物梗阻处理关卡中,每队派选手对穿戴海姆利克训练背心的裁判进行操作。选手们牢记动作要领,或弯腰按压上腹部进行自救,或握拳冲击腹部进行他救,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精准呈现。对于选手而言,这一关卡既让他们明晰了自身遭遇类似险情时“自救”的关键要点,也是掌握他人遇险时“他救”技巧的实战打磨。这不仅检验了他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还让急救知识从“被动认知”转化为“主动应用”,真正实现了技能学习的双向价值。
图为选手展示自救操作
图为选手模拟他救场景
知识比拼固要点掌握
急救知识翻翻乐环节是对急救知识的熟练度比拼,队员轮流抽取伤情题目,对裁判给出的答案进行正误判断。题目覆盖多类急救知识点,在问答之间,选手既展现了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在比拼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储备,也直观检验了他们对各类急救要点的理解深度。
图为选手们抽取题目并认真作答
随着颁奖仪式的结束,急救知识实地趣味赛圆满收官,也为红马甲过去几天的三下乡活动画上了句号。从课堂上兼具理论讲解与基础实操的系统学习,到这场趣味赛里充满竞技感的实战比拼,始终贯穿着对急救实操能力的重视。相较于课堂的扎实积累,这场比赛以“答题闯关”的趣味形式,让选手们在紧张又欢乐的氛围中主动调动知识储备,在你追我赶中巩固了急救要点,更将课堂所学灵活运用于实践。
图为获奖选手持奖状合影
本次红马甲的三下乡活动落下帷幕,活动不仅让学员系统掌握了实用急救技能,更在急救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全过程中,深度融入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从理论讲解到实操训练,再到趣味竞赛中的实战应用,每一个环节都以技能培养为载体,传递着守护生命的价值理念。学员们在学习与比拼中,既提升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也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化于心。这种以专业行动延续红十字精神火种的实践,不仅让急救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实效,更为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让关爱生命、互助奉献的意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与践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慧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