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普法进乡村:药品安全知识课堂织密乡村医疗健康“防护网”——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子开展药品安全科普与义诊行动

发布时间:2025-07-21 15: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韦国英、张锦涛、丁秋香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韦国英、张锦涛、丁秋香)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居民药品安全意识,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基层医疗水平提升,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韵黔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5日走进了贵州省瓮安县玉山镇龙蟠村,开展了“药品安全知识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全体队员通过走访入户、家庭药箱核查、与村卫生室医生交流等形式,为村民普及药品法和药品使用安全知识,并携手村医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助力织密乡村医疗健康“防护网”。

走访入户:调研药品安全现状,普及健康知识

在实践地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以老年群体为重点走访调研对象,走入村民家庭,了解乡村老人药品安全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交流,发现当地老人普遍缺乏专业的药品知识,常出现药品存储不当、误服过期药、混淆用药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实践团队员们用当地方言耐心讲解药品安全常识,并结合中医药文化,介绍常见中药材的辨识与使用技巧,帮助老人树立“安全用药”理念。

在走访入户过程中,通过仔细查看老人的家庭药箱,队员们帮助老人辨别药品的有效期,对过期药品耐心说明危害并协助清理,还针对常用慢病药细致讲解存储条件,比如“降压药要放在阴凉处,受潮会影响药效”。为方便村民随时查阅药品安全使用和保存知识,队员们还向老人发放了药品宣传册子,同时结合乡村常见病症开展宣讲活动,讲解常见中药材的功效、用法及日常养生小窍门等知识。村民们围聚聆听,从对中医药一知半解,到主动询问日常调理方法,村民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安全用药家庭防线进一步铸牢。

图为实践团在走访。韦国英 供图

药品核查:清理家庭药箱,传授分类妙招

实践团在关怀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药品核查和分类工作,通过细致排查、专业指导和台账更新,为老年人筑牢用药安全防线。这项工作既需要耐心核对每一份药品信息,也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人讲解用药注意事项,确保他们能“吃对药、用好药”。成员们仔细查看每盒药品的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用红笔在药盒上标注剩余有效期,并分类整理:对于有效期在3个月以内的药品,明确告知老人“即将过期,不建议继续使用”;有效期在3 - 6个月的药品,提醒老人“尽快用完,每次用药前再核对日期”;有效期超过6个月的药品,则按内服、外用、急救等类别分开存放,并用标签注明“每日服用”、“按需使用”等字样,方便老人识别。针对部分老人习惯囤积药品的情况,走访人员会耐心解释:“药品过期后成分可能变质,不仅没药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咱宁愿少囤点,也不能拿健康冒险。”

图为实践团在核查药品。毛艺霖 供图

走进村卫生室:助力基层医疗,共话药品管理

实践团走进当地医务室,进一步了解乡村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 通过与医务室的医护人员交流,队员们了解了当地常见病症、药品配备情况以及村民的就医习惯等。随后大家一同调整了药品存放的位置,分享了一些最新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协助整理分析了医务室的诊疗记录,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提供了依据。实践团还查看了医务室药品的存储条件和有效期,针对发现的问题与医护人员沟通,提出专业建议,助力医务室规范药品管理。

图为实践团走进医务室检查药品。 王国旭 供图

此外,还联合卫生室开展“禁毒防艾”宣传,通过案例讲解和海报展示,进一步增强了村民对毒品危害和艾滋病预防的认知。

图为“药韵黔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团”与龙蟠村村委会合影。毛艺霖 供图

此次“三下乡”,是药学系学子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提高,对药品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用药安全性得到保障。实践团成员也收获颇丰,不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乡村健康问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医疗技能,为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推动乡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更要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在乡村焕发更大活力,丰富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乡村中医药文化振兴。

审核:丁秋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秋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