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带着夏末的清爽拂过脸颊。山东大学泉润青苗支教队的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为西江华府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三堂别开生面的暑期课 —— 废品在指尖变身为艺术品,脸谱在画笔下绽放国粹光芒,语言在修辞中焕发魔力。每一堂课都像一汪清泉,浸润着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纸杯变风车 —— 在巧手实践中播撒环保种子
第一节课,支教队的范老师带着 “环保小卫士” 的主题走进课堂,黑板上 “废品变形记” 五个字格外醒目。“小朋友们,平时喝完的纸杯会去哪里呀?” 范老师举起一个纸杯问道。“垃圾桶!” 孩子们齐声回答。“今天我们就让它变个魔术,变成会转的风车!”
▲图为环保小卫士课程
随后,范老师一步步演示:先将杯口剪成四等分或六等分;再把剪开的部分斜着折上去;接着剪掉多余的边缘,用彩笔涂上喜欢的颜色 —— 有的孩子给风车画上条纹,有的点上星星,还有的用彩泥捏了小爱心粘在上面。最后,大家用棉签穿过风车中心,插进吸管做的柄里,轻轻一吹,纸杯风车 “呼啦啦” 转了起来。
▲图为作品展示
脸谱绘国粹 —— 在色彩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第二节课,姜老师带来了 “京剧脸谱” 的奇妙世界。“你们看过京剧吗?里面的人物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图案,那就是脸谱哦!”姜老师播放了一段京剧片段。
姜老师随后介绍:“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清朝时徽班和汉剧在京城融合形成的。脸谱呀,不同颜色有不同意思 —— 红色像关羽,代表忠诚;黑色像包公,代表正直;白色像曹操,代表奸诈。” 她展示了整脸、三块瓦脸的图片,“大家看,整脸是一种颜色为主,再画眉眼,特别庄重。”
接下来是画脸谱环节。王老师向同学们演示:“先定好眉眼口鼻的位置,再用铅笔勾线,先涂白色,再涂彩色,最后用墨色勾边。” 孩子们拿起画笔,有的选了红色画关羽,有的选了黑色画包公,还有的给脸谱加了花纹,变成了 “碎花脸”。孩子们互相展示着作品,虽然线条稚嫩,却透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
▲图为脸谱作品展示
修辞变魔法 —— 让语言在想象中绽放灵动光彩
最后一节课,郭老师的 “修辞手法” 课像一场语言游戏,让孩子们发现文字的魔力。“大家看,‘小草绿了’和‘小草像一块绿毯子’,哪个更有意思?” 郭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第二个!” 孩子们异口同声。“这就是比喻,把我们不熟的东西,用熟悉的东西来说明。”
郭老师用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花儿咧开嘴笑了” 举例,讲了比喻、拟人和排比。“拟人就是把东西当人写,比如‘小闹钟喊我起床’。排比呢,就是句子排排队,比如‘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鸟叫了’。”
互动环节里,孩子们玩起了 “修辞接力”。“用比喻说云朵!”“云朵像棉花糖!”“用拟人说雨滴!”“雨滴在窗户上跳舞!”“用排比说夏天!”“夏天有西瓜,有冰棍,有萤火虫!” 一个个精彩的句子从孩子们口中蹦出,课堂变成了语言的乐园。
郭老师拿出画纸:“现在用修辞写一句话,再画出来吧!” 一个女孩写道:“太阳像火球,花儿笑哈哈,夏天真热闹!” 旁边画着红红的太阳、咧嘴的花朵,满满的童趣。
▲图为修辞手法课
尾声:青苗初绽,成长有声
纸杯风车转着环保的理念,脸谱承载着文化的记忆,修辞句子跳跃着语言的灵动。泉润青苗支教队的老师们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仿佛看到一棵棵青苗在清泉滋养下舒展枝叶。
今天的西江华府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热爱的萌芽 —— 对自然的珍惜,对传统的敬畏,对表达的热爱。正如孩子们说的:“今天的课像糖果一样甜!” 而这份甜,终将化为成长的力量,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路上,步履更坚定,目光更明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