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于子涵) 为探究数字化平台在乡村养老服务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其如何整合志愿力量满足乡村老人养老需求,7 月 22 日,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颐养实践队深入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沙河镇路旺原家村开展实地调研,聚焦 “爱行礼运呼助宝” 平台在当地养老服务中的应用现状,针对平台的普及程度、操作便捷性及老年用户使用体验等进行走访了解。
实践队员走进村巷,逐户走访村民,重点收集村民尤其是老年用户对 “爱行礼运呼助宝” 平台的使用反馈,关注平台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从调研情况来看,该平台在需求响应、服务对接等方面发挥了实际作用,在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
走访中,队员关注了村内部分特殊困难老人的生活状况,村民吴进香老人是其中之一。吴奶奶年事已高,儿女长期在外务工,日常生活面临诸多不便。本村志愿者侯东月在了解到吴奶奶的情况后,主动为其申请注册了 “爱行礼运呼助宝” 平台账号,并联合其他志愿者定期上门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成为吴奶奶生活中可依赖的力量。这一案例直观展现了平台在解决子女缺位情况下乡村养老困境中的作用。
图一为志愿者们到吴进香老人家里开展志愿服务。于子涵供图
实践队员在调研中接触了村内的志愿者群体,侯东月、原绍刚等人是其中的活跃成员。侯东月是促成吴进香老人获得帮助的关键志愿者。在参与 “爱行礼运呼助宝” 平台相关养老志愿服务过程中,她需平衡志愿者工作与个人生活,虽存在一定冲突,但始终坚持服务。为应对这一问题,她会提前规划时间分配,遇到临时性紧急任务时,及时与家人、同事沟通协调。同时,她积极在村庄宣传志愿服务精神,耐心带教新加入的志愿者,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她认为集体参与既能分担压力,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她表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一起做,既能分担压力,也能让这份温暖传得更远。”她的行动,体现了志愿精神的传承与扩大。
图二为志愿者侯东月接受采访。于子涵供图
原绍刚则以全面的服务能力和深厚资历在村内广受尊敬。他的志愿服务范围广泛,不挑剔任务性质,无论是修理故障家电、排查房屋安全隐患、清扫公共区域街道,还是陪伴老人聊天排解孤独,只要老人通过平台或其他途径提出需求,他都会积极响应、尽力而为。村民们曾见他在寒冷天气下,默默清扫着村里的街道,其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是乡村互助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三为志愿者原绍刚接受采访。于子涵供图
“爱行礼运呼助宝” 平台在当地落地后,在养老服务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作为 “即时应答者”,平台设计简洁易操作,方便老人发出服务请求;志愿者通过平台接收任务信息,实现需求的精准对接与服务送达,有效缩短了老人寻求帮助至获得援助的时间。
平台的有效运转,核心在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供需对接与组织协调机制。通过该机制,平台能够精准识别和汇集村中老人的具体需求,并有序组织、调度志愿者力量进行响应。像侯东月、原绍刚这样的志愿者,借助平台实现了服务的有序化开展,促进了服务经验的积累与传递。平台作为枢纽,将分散的个体善意与能力整合为可落地、可持续的日常帮扶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结构性难题。
实践队员把调研期间收集到的平台使用感受、功能改进意见等梳理整合好,接下来会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为平台的完善提供具体参考。这次调研让队员们真切看到了数字化养老平台在乡村的实际运行状态,也清晰认识到志愿力量在乡村养老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些都为深入研究乡村养老服务模式积累了生动的实践资料。(通讯员 于子涵)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于子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